南灣村村民在農民文化樂園跳花船
1月13日下午,六安市蘇埠鎮南樓村農民文化樂園里樂聲悠揚,村民何龍福、管賢兵和其他幾位農民演奏家正在文化活動室里練習二胡,“喲,你們聽,老何他們的二胡練上了,咱們也快集合吧”,南樓村合唱隊隊長楊敏趕緊招呼起其他隊員們。這陣子,南樓村農民文化樂園熱鬧非常,村民們正在為村里的“春晚”準備節目,村里的男女老少也時不時地集中到這里,邊欣賞品評邊鼓掌助興。農民樂園樂農民,這便是全省農民文化樂園眾多歡樂場景中的一處。
潤農民心田 解文化之“渴”
近年來,文化惠民工程使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但同時暴露出城鄉失衡、標準不一,內容單薄、利用率低,資源分散、各管一攤,重建輕管、可持續性差等問題突出,已不能有效解除基層群眾的文化之“渴”。為解決這些問題,安徽省按照“反彈琵琶”的思路,在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文化設施最薄弱的村級進行試點,整合各項文化惠民工程資源,建設綜合性功能齊全的“農民文化樂園”,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2013年7月以來,我省在全國率先推進農民文化樂園建設工作,展開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積極探索。當年,首批啟動了20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試點建設。2014年,省級農民文化樂園試點范圍擴大到100個,覆蓋了全省16個市。與此同時,各市也參照標準自行開展試點。六安市是首批啟動省農民文化樂園試點建設工作的試點市,全省第一家農民文化樂園就在金寨縣誕生。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省、市試點樂園15個(其中省級試點10個)。
這里有傳道解惑的講堂,有寬敞明亮的禮堂,有設施齊全的廣場,這里展示著村莊發展的歷史,展示著身邊榜樣的先進事跡……在功能布局上,我省試點建設的農民文化樂園均按照“一場兩堂三室四墻”的結構設計建造。“一場”為綜合文體廣場;“兩堂”為禮堂、講堂;“三室”為圖書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室、文化活動室;“四墻”為村史村情展示墻、民風民俗展示墻、崇德尚賢展示墻、美好家園展示墻。完善的設施配備,規范化的管理運行,群眾按需下單“點菜”,農民文化樂園正在使這里農民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文化活動“大本營”精神滋養“根據地”
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文化陣地,是文化惠民的基本保證。因地制宜、不另起爐灶,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我省農民文化樂園與美好鄉村建設、農村社區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相結合,將相近相通的各項惠民工程資源集中到一起,功能更多了,人氣更旺了。
金寨縣南溪鎮南灣村農民文化樂園是由原南灣中心小學改建,并與村幼兒園、青少年宮聯建的拓展型農民文化樂園。多方共用一處場地,不僅節約了投入,有效拓展了樂園的功能,同時也實現了寓教于園和寓民于園的有機統一,以較低的投入發揮了最大的惠民功效。每天,這里都會有很多人來跳健身舞、下棋、上網、借閱圖書。來的不僅是南灣村民,還有很多外村人,她們的孩子在附近南灣實驗中學上學,在陪讀之余,也在這里找到了興趣和愛好。宋平是這里的文化宣傳員,她的工作時間是上午8點至12點,下午2點至6點,可中午也常有人來,她就干脆中午不回家,從早到晚地“泡”在文化樂園里。到了周末,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人就更多了,宋平樓上樓下各處忙,到晚上下班時間仍然下不了班也是常有的事。
在金寨縣南溪鎮門前村,當地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型徽派建筑“周家老屋”經翻新建設,保留了建筑原貌和特色,其內里格局和功能已悄然變化。2014年1月,這里作為安徽省首個農民文化樂園正式啟用。雖然周家老屋正門之下“忠厚傳家”的老匾現已無從找尋,但忠孝悌義的家訓仍然在門前村延續著,在門前農民文化樂園的崇賢尚德展示墻上,展示著門前的“孝義”事跡:周世來,十幾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七旬父親和老年癡呆的母親;曾召聰,照顧腦癱兒子40余年;曾憲武,無怨無悔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孝義門前”,“紅色南溪”、“尚學南灣”、“魅力幸福”,遵循當地村風民俗,提煉文化精髓,打造一村一特、一園一品,文化樂園已從物質的外部形態轉化為村民觀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
讓農民唱主角 建一個樂一片
在金寨縣南溪村農民文化樂園,活躍著一群農民藝術家。吹、拉、彈、唱,在這個藝術團隊里,各藝術門類的人才都有。他們走鄉串戶,一年內到全縣各村演出近500場。據藝術團團長黃遵江介紹,以前,他們的活動場所是在鎮上的文化站,地方小,大伙排練時也有點放不開。自打這里的文化樂園建好以后,就將“陣地”轉移到了這里。在藝術氣氛的感染下,南溪村不少村民也加入進來,學書畫、學樂器、練合唱、跳民族舞……只要這里鼓樂一響,鄰村的村民和群眾也會被吸引過來,聚在一起,樂在一處。“以前,村民們最大的娛樂就是打撲克、打麻將、看電視,村里的農民文化樂園建起來以后,看書的多了,看電視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南溪鎮文化站站長呂祥峰如是說。
為農民建、給農民用,讓農民唱主角,農民文化樂園定位接地氣、運轉有活力,建設一年多以來,已成為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平臺、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新時期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吃飽三頓飯,再到樂園轉”,已經逐漸成為我省廣大農村群眾文化娛樂方式的主流,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志愿者、好人好事不斷涌現,農民文化樂園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真正實現了“建成一個樂園、帶動一片區域、活躍一方文化、幸福一批群眾”。
2015年,我省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將重點推進、全面鋪開。在對目前100個省級農民文化樂園鞏固提高的基礎上,今年將結合美好鄉村建設,在全省確定的1296個中心村全面推進農民文化樂園建設,年內全面建成200個農民文化樂園。其他1670個(2015年674個)美好鄉村建設中心村按照“一場兩堂三室四墻”的標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2020年力爭全部達到農民文化樂園標準。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