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評選,“安徽繁昌窯遺址”入選2014中國重要考古發現,這標志著繁昌窯遺址2013-2014年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得到國家級認可。
國家一級文保單位繁昌窯位于繁昌縣城西南郊,為五代至北宋時期的大型青白瓷民窯,繁昌窯的產品年代最早始于五代,上世紀50年代被發掘,由相鄰的柯家沖窯、駱沖窯等組成。現已發掘出以柯家沖窯為主體的30余座古窯。
為配合繁昌窯遺址文化公園建設,通過發掘研究工作進一步確立繁昌窯在中國窯業史、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自2013年10月份開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縣文物局再次聯合對繁昌窯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掘工作歷時12個月,發掘面積1200平方米,取得重要成果。
據悉,在2014年的發掘中,柯家沖窯在原發掘出的龍窯南側又發掘出一座新的龍窯,在兩座龍窯兩側還發現了工棚、道路、水溝、儲泥池等功能設施較為完整的作坊及附屬設施遺跡,這些重要遺跡的發現對于研究古代窯業生產、功能布局具有重要意義;駱沖窯發掘發現了一座中國窯業史上最早的分室龍窯、一處高等級房址及大量精美的瓷器標本。上述發現不僅為確立繁昌窯時代、性質、歷史地位提供了可靠依據,而且對研究中國古代分室龍窯起源、官窯制度、南方白瓷起源與傳播等學術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