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鵲橋在,心動七月七。關于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家喻戶曉。作為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藝術節重點展演劇目之一,5月14日晚,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帶來的新視覺黃梅戲《牛郎織女》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精彩上演。這部黃梅戲將高科技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深圳文博會參展代表團代表與社會各界群眾觀看了演出。
據悉,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藝術節于5月1日開幕,歷時58天,期間將圍繞“藝詠中國夢術達深圳情”主題,陸續推出20臺50場高水準的中外舞臺藝術精品劇(節)目。“這是我們3D黃梅戲《牛郎織女》的第四個版本。視頻特效越來越成熟,從觀賞的角度來說,更好看好聽,觀眾反響也越來越好。”安徽演藝集團副總經理、省黃梅戲劇院院長蔣建國認為,當前,各種數字展示技術給予了傳統戲曲一對神奇的翅膀,讓古老的藝術煥發出年輕、時尚的光芒。“這兩年我們攜黃梅戲精品劇目參加深圳文博會藝術節展演,希望深圳觀眾能對傳統黃梅戲有更新的了解和認識。”
在保留原汁原味戲曲聲腔與表演的同時,這部黃梅戲重在給觀眾“新視覺”的體驗。舞臺上,近100平方米的大屏帶來一流的視覺效果,伴隨著熟悉的黃梅調,衣袂飄飄的牛郎、織女踏云而至,華服麗影的仙人翩翩起舞,立體的老牛活靈活現,巍巍天庭、瓊樓玉宇、瑤池、南天門仿佛觸手可及,風吹稻浪、瓜果飄香、山澗溪水等美輪美奐的場景一一呈現,讓人如臨其境。如此新奇的觀看體驗令現場觀眾贊嘆不已。“演員演不了的,視頻數字技術可以做到,人、幕、道具高度協調、恰到好處,這樣的效果才能讓人過目難忘。”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江松陽說。
“這出戲將最新的視頻影像技術與舞臺表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劇場舞臺表演的空間限制,讓劇中人物自由地上天入地,很精彩!”“演員表演到位,經典唱段也非常好聽,值得細細品味。”深圳觀眾紛紛表示。
“不少黃梅戲的劇目都是經典故事、民間傳說,很適合采用與高科技相嫁接的手段,技術手段與劇情相互配合、補充。包括《天仙配》,以后我們還會把《龍女》等一些神話色彩的戲都運用這種方式做一些有益的嫁接,真正意義上把科技和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進行融合。通過我們的實踐,感覺這條路子是對的。”蔣建國說。(宋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