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館內人氣旺
中安在線訊 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電商……在第十一屆深圳文博會上,安徽展區“文化+”元素絢麗綻放,既有行業領先的高科技文化產品,也有慢工出細活的傳統手工精品,更有嫁接互聯網的文化創意產品,安徽文化“魔方”多彩呈現。
高新科技世界領先
觀眾駐足球幕前觀看黃梅戲表演
走進安徽館,一款內弧形的LED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上不斷播放著黃梅戲和紀錄片《大黃山》等宣傳片,畫面絢麗多彩,視覺沖擊力很強,尤其是站在屏幕中間圓心位置觀看,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據合肥安達創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全球首款LED球幕,由72塊屏幕拼接而成,面積約50平方。不僅能隨意變化大小還能變形成球體和立方體,目前這款產品廣泛運用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所用做展覽展示。
除了這塊“屏”,安徽館還有一塊了不起的“幕”。由于展區空間有限,雖然它不是“巨幕”,但卻是一塊可折疊的電影銀幕。由于無法折疊,電影院中使用的巨幕通常只能采用管式包裝的方式進行運輸,而蕪湖影星巨幕公司展出的這塊幕通過技術創新加強了涂層,耐折疊、易運輸,其科技含量、技術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在國內市場,該公司生產的電影銀幕也已經占據了85%的市場份額。“今年7月,我們將生產出全世界室內最大尺寸的銀幕——100米×25米的超大巨幕,成為全世界室內最大尺寸的銀幕生產基地。”該公司參展人員介紹說。
皖派非遺大放異彩
烙畫展示
徽墨工藝品
儲氏鐵畫、程氏剪紙、界首彩陶、望江挑花、黃崗柳編、鳳陽鳳畫、徽州三雕……在安徽館,不僅可以看到數十種皖派非遺的精美展品,更有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絕活”。現場制陶、雕刻、剪紙、烙畫、制作皮影,一塊塊普通的原材料,在大師們的手下妙筆生花,不經意間就成了一件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日益提高,傳統手工藝品從設計制作上也越來越著意與文化、旅游、生活的深度結合。文化和時尚元素的融入,賦予這些傳統手工藝以新的生命力。在黃山展區,文房四寶中的徽墨,有了高格調的“升級版”:用徽墨做成的裝飾花瓶、屏風擺件、案頭工藝品,頗具觀賞和收藏價值。一些茶器、香爐、文房等產品,褪去了傳統竹木雕刻陳舊的“外衣”,變得更加時尚雅致,貼近現代生活。“以前我們做擺件、掛件比較多,現在是將傳統的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開發一系列的適合日常生活需要的產品,用茶道、香道、花道等文化元素加以點綴,很受消費者歡迎。”黃山徽州竹藝軒雕刻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偉說。
文化業態轉型升級
家居情景化的購物體驗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安徽文化產業提供了新的創新驅動。本屆深圳文博會上,圍繞“創新創意轉型升級”的主題,我省文化企業集中展示了互聯網“風口”下的新型業態模式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輕點鼠標,在朋友圈中日常發布的零散圖文即刻自動排版成書,生活點滴時光華麗變成一本專屬“時光書”……安徽出版集團旗下的“時光流影”平臺,將傳統出版與網絡社交相嫁接,依托“按需出版+文化社交”的獨特創意,為傳統出版行業向“互聯網+”時代的轉型提供了全新商業模式。在安徽廣電集團的家家購物展區,觀眾不僅可以在“家居購物體驗館”中看到商品實物,還通過電腦瀏覽到根據現場陳設如實還原的3D購物場景,獲取商品信息、體驗網上訂購。“家家購物正著力打造‘家居場景化’的購物體驗,給消費者最生動直觀的感受”,展區負責人馬超表示,“以往電視購物很火爆,現在網絡和移動端的消費群則更為活躍,所以我們在電視購物頻道基礎上,還拓展了網上商城、移動購物、雜志購物、短信、外呼營銷等多通路的營銷平臺,全媒體融合發展。”(宋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