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由安徽省作家協會、省文學藝術院、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清明雜志社、魯彥周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魯彥周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合肥隆重舉行。
本屆“魯獎”放寬年齡限制,增設戲劇編劇獎
魯彥周先生是安徽文壇的旗幟性人物,創作了《鳳凰之歌》、《歸來》、《風雪大別山》、《天云山傳奇》、《廖仲愷》等多部文學作品。他一生對文學事業忠貞不渝,為我國文藝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傾注了極大的心力,關心扶持青年作者的成長,在文藝界享有崇高的聲譽。魯彥周文學獎是我省第一個以個人名譽命名的文學獎,設立魯彥周文學獎,對振興文藝皖軍,促進我省乃至我國的文學創作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舉辦的首屆魯彥周文學獎,最終選出了7部獲獎作品,在全國反響強烈,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第二屆魯彥周文學獎從去年3月起,向全社會展開。為了鼓勵和推動戲劇劇本創作,今年的“魯獎”首次增加了戲劇編劇獎,同時,參評作者的年齡也由第一屆的45歲放寬到50歲。截至今年1月,共收到符合條件的參評作品100余部。
安徽青年作家展實力,最年輕的獲獎者28歲
經過初評、終評,第二屆魯彥周文學獎共評選出長篇小說2部:《戰事》(作者弋舟)、《紅月亮》(作者胡學文),中篇小說4部:《余露和她的父親》(作者小岸)、《母親的花樣年華》(作者娜彧)、《將軍》(作者李亞)、《吹不響的哨子》(作者陳斌先)和電影編劇獎《藥都往事》(作者楊小凡)、戲劇編劇獎《徽州往事》(作者謝熹)、電視劇編劇獎《美麗背后》(作者禹揚)。
本次獲獎的作者,是近年來活躍在安徽和中國文壇的青年作家隊伍中的佼佼者。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是28歲的禹揚。此次獲獎的作品題材廣泛,藝術手法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歷史和現實,充分彰顯了青年作家們的創作實力。
王麗萍出席頒獎典禮,王蒙發來賀信
著名編劇王麗萍是魯彥周的兒媳婦,在頒獎典禮上,作為親屬代表上臺發言。她表示,在看到現場大屏幕上魯彥周的照片時,仍然禁不住潸然淚下。“爸爸對文學的熱愛和激情一直感染著我。我想,最好的紀念就是像他一樣做個努力的作家,努力地寫作,寫出更好的作品。去年與安徽電視臺合作的《生活啟示錄》得到了觀眾的肯定。今年還將繼續推出電視劇《大好時光》,我會堅持寫真善美的故事。”
著名作家王蒙也發來賀信。他在賀信中回憶說,“我和彥周先生是以文會友,終成知心朋友。記得2000年‘黃山筆會’時,彥周先生和我及全國各地的作家歡聚江淮大地,縱論文學,至今思想,令人神往。我當時說安徽有兩座山,一座是黃山,還有一座便是天云山——這座只存在于彥周先生的藝術虛構里的充滿苦難和正氣的山嶺。”對于本屆文學獎,王蒙在賀信中寫道,“這是文學的力量,也是彥周先生人格魅力的力量,更是安徽文壇的盛事。這對褒獎后人、對促進安徽文學事業,繁榮中國文化,是一件大好事。”(宋藝)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