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輪文化改革發展大潮中,文化皖軍以打造全國一流文化品牌為抓手,加快與科技、旅游、農業、金融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一流品牌把“無形”的文化資源落實在“有形”的產業項目上
第七屆中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不久前揭曉,安徽出版集團、安徽新華發行集團和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我省入選企業數量并列全國第一位。這一權威評選結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文化產業強’是我省文化‘八個強’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何撬動‘文化產業強’?如何實現豐厚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省的實踐是,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園區和文化企業品牌,把‘無形’的文化資源落實在‘有形’的產業項目上,助推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壯大文化力量。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發展改革辦公室主任董慶介紹說,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11年的590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97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6%,占GDP比重由3.86%上升為4.65%,提前一年實現“十二五”目標。
蚌埠是淮河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里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奇佳話,這里立起了“中國花鼓燈第一村”的標桿。如今,一座占地55平方公里的大禹文化產業園在這里拔地而起,成功躋身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行列。 “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巧做‘老題新做’‘無中生有’‘借題發揮’文章,眾多‘大塊頭’文化產業項目‘井噴’而出,喚醒了沉睡的文化資源,為城市轉型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文化部調研組實地考察后,認為“蚌埠實踐”是中西部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一個示范案例。
合肥、蕪湖國家級動漫、數字出版基地營業收入居全國第4位;安慶市打響“再芬黃梅”等品牌項目,打造有“戲”的城市;馬鞍山做大做強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風起中文網、百助網絡科技等一批特色企業快速成長……一個個品牌園區和品牌項目,有效提升了各地文化產業的影響力競爭力。
安徽出版集團版權輸出連續7年居全國同行業第一,創造了“銷售收入和總資產市值雙200億”的新高度;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成功收購法國巴黎鳳凰書店,推動中華精品圖書走向國外主流社會,總體經濟規模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位;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領跑世界,其語音云平臺已擁有6.8億用戶,日均交互訪問1.3億次,成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接入口”;從蕪湖華強動漫基地走出的“熊出沒”屢創收視紀錄;影星銀幕公司打破了國外品牌對中國巨幕電影市場的壟斷……國有骨干文化企業與“專精特新”民營企業齊頭并進,一個個響亮的文化企業品牌夯實了“文化產業強”的基石。
跨界融合“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農業”等帶來倍增效應
在今年深圳文博會安徽展區,一位岳西小伙研發的“開心家園”游戲吸引了眾多客商的目光。買種、播種、除草、除蟲、澆水、施肥、應對惡劣天氣,在玩家的“辛勤耕耘”下,岳西翠蘭、高山茭白、生態玉米等“種子”茁壯成長、開花結果。玩家點擊“采摘”按鈕,支付虛擬貨幣,輸入快遞地址,便可在家里收到來自大別山的生態農產品。
“游戲是5月7日登陸QQ游戲的,目前,已有5萬多人注冊,每天在線的玩家有5000人左右,岳西本部每天發送的快遞有500單左右。 ”岳西小伙汪良富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我們還要把岳西的景區景點植入游戲中,開發‘線上探險游、線下送門票’的新產品。 ”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農業”“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精彩演繹著新興文化業態的獨特魅力,帶來“1+1>2”的倍增效應。
智能“語音云”客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幼兒互動教育……科大訊飛研發的智能家庭語音產品,帶有“文化與科技激情碰撞”的鮮明印記。作為中國最大的智能語音供應商,科大訊飛與出版、發行和廣電三大文化產業集團深度合作,給文化產品插上了語音的翅膀。
“我要穿過歲月,穿過村莊,夢尋徽州,夢尋天堂……”在粉墻黛瓦旁上演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宏村·阿菊》,吸引眾多海內外觀眾前往觀賞。厚重、古老的徽文化在世界一流的聲光電技術輝映下,產生了古今交織、時空穿梭的效果。 “注入文化靈魂的旅游線路,才有說頭有玩頭有看頭。在推進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進程中,我們著力講好安徽故事,通過演藝、體驗、講解等多種形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使之成為吸引游客注意力的‘點睛之筆’。 ”黃山市旅委負責同志說。
試點建設我省首家文化銀行;設立文化金融方向的博士后工作站;將文化龍頭企業“一網攬盡”,為其“量身”服務;推出“稅融通”“科貸通”等文化專屬信貸產品,暢通中小文化企業融資渠道……交通銀行安徽省分行大力推動文化金融深度融合,在為我省文化產業發展“鼓勁加油”的同時,自身也獲得長足發展。
創新驅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擁抱新藍海,分享新蛋糕
既有電子商務的“天羅”,也有實體店鋪的“地網”,還有新聞媒體的“云梯”……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旗下的安徽商報主動擁抱“互聯網+”,打造線上線下資源互通、信息互聯、相互增值的多易善社區云店。目前,該項目已覆蓋16個市,加盟社區店2000多家,日均交易額超過100萬元。
多易善社區云店的快速成長,是我省文化電商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日,由安徽新媒體集團牽頭,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安徽廣播電視臺等10家單位共同發起組建的安徽文化產業電子商務聯盟成立。以實現“企業聯合、平臺聚合、資源整合、供需結合、商機契合、營銷融合”為著力點,聯盟將助力傳統文化產業“提檔升級”,在文化消費熱潮中分得更多“蛋糕”。
點上一杯清茶,坐在舒適的沙發上讀書,倦了聞聞花香,看看工藝瓷器;周末到文化沙龍,聽聽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體驗智慧書城的神奇與便捷……這個文化味十足的地方就是全新改造的三孝口新華書店。三孝口書店、蕪湖銀泰城店、前言后記店等新概念書店的“問世”,是破解實體書店生存困境的創新之舉。安徽新華發行集團董事長曹杰說,集團一手抓傳統門店的轉型升級,做大主業“蛋糕”;一手抓終身教育服務、現代物流等新興業態,擁抱全新的產業“藍海”。
當“微信熱”帶來了生活圈的“微”變化,“時光流影”個性定制微信時光書應運而生。家住武漢的陸先生近日收到了定制的微信時光書,“一鍵成書、個性排版,非常方便,記錄了我成長過程中的美好回憶,贊一個。 ”從“聊時光”“曬時光”“寫時光”到“QQ時光書”“微信時光書”,以“深入社交+內容聚合”為定位的“時光流影”平臺在形式和內容上不斷創新。 “傳統出版業正經歷著從紙質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早轉身、早創新、早主動。 ”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亞非介紹說,經過時間積淀,平臺將擁有龐大的內容資源,從而為線上線下出版提供支撐。
“你看,這款橡皮大禮盒產品,融入了字母、數字、卡通等創意元素后身價倍增,在美國的售價是60美元。 ”滁州文具產業園相關負責同志說,“文具貌似是傳統產業,但如果給文具注入文化創意元素,就會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價格也會變魔法般地增長。 ”(李躍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