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產品質量,另一邊著力于積極“出海”。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正在全世界尋找合作伙伴,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在17日上午開幕的第十七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中,已有6個優秀的展演項目進行了簽約。
交易會為國內優秀文化項目“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展示交流平臺。基于藝術節豐富的演出創作團隊資源,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文化與金融投資界的聯通,本次交易會將力促國內文化藝術產業的各個環節實現對接和提升。
據主辦方介紹,今年交易會的國外參會機構已過130家,其中買家數多達70余家,而包括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英國南岸藝術中心、英國沙德勒之井舞蹈劇院、歐洲藝術節聯盟、澳大利亞澳亞藝術節、新西蘭奧克蘭藝術節在內的重量級買家已連續兩三年參加交易會,其作為重磅“回頭客”開始主動鎖定藝術節的演出交易會“大碼頭”。
鑒于孵化中國原創國際經典劇目具有一定的投融資需求,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通過文化、金融、投資等要素的結合,本次交易會無疑打破了老套的演藝節目營銷模式,為優秀的文創項目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機會。
在6個簽約項目中,著名表演藝術家譚盾的微電影交響樂史詩《女書》受到了世界各地藝術節的青睞。目前,歷史悠久的布拉格之春國際藝術節已向該節目伸出橄欖枝,有意于2018年邀請該節目赴捷克演出。
楊麗萍的最新作品《十面埋伏》在本次藝術節交易會作了整劇的展演后,立即受到了英國沙德勒之井舞蹈劇院藝術總監艾力斯德·史柏汀的邀請,將于2016年遠赴倫敦進行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廳交流外,本次交易會還全面開發了移動互聯網廣告功能——將重點項目信息推送給交易會代表,切實提高供需雙方項目洽談成效;新設了網站平臺項目展示與互動功能——通過項目的自由展示,由買家提前選擇意向節目并預約賣家于交易會期間洽談,在打通線上線下交易展示渠道方面,可謂下足了功夫。
與會的參展方紛紛表示,隨著品牌效應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上海國際藝術節將為文化產業“走出去”戰略的實現,提供重要的平臺依托,也將為中國文化品牌的樹立,以及市場份額的擴大做出更多的貢獻。(楊溢仁、孫麗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