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指導,中央電視臺歷時10個月攝制完成的八集大型文獻紀錄片《長征》,于10月13日20:00在CCTV-1綜合頻道每天兩集連播,10月14日19:00在 CCTV-10科教頻道播出,之后將在全國衛視相繼播出。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
本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汲取紅軍長征史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總結電視文獻片藝術的最新成就,以當下視角和國際高度,對紅軍長征的整個歷程進行創新性的藝術表達。該片不僅全景式再現了長征的歷史,更深入探究了長征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全方位回顧長征精神對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歷史的巨大影響,并從新時期的國家發展建設出發,展現長征精神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重要意義,使全片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一個全新高度,從中淬煉出激勵人們在新的長征路上不忘初心,努力前進的核心主旨。
《長征》的紀錄片結構
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民族面臨嚴重危機
在結構上,紀錄片《長征》以時間為軸線,堅持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建立了嚴密的敘事體系,同時從內容架構到整體風格,都本著創新性原則,展現出別具一格的影視敘事方式。八集的內容中既展現了長征的整個歷程進程,又突出了其中不同的主題與側重,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解讀長征精神的基本內涵。
歷史性與現實性結合
中央電視臺《長征》攝制組追尋紅軍長征足跡
在內容方面,紀錄片《長征》堅持歷史文獻紀錄片真實性的基本原則,采用大量第一手鮮活的歷史資料。其中包含了600多個小時的影像資料,并整理700多條親歷者、目擊者的采訪。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對49名平均年齡百歲左右的老紅軍進行搶救性采訪,并運用了中央電視臺、各地方電視臺、新聞電影制作單位二十多年來積累的歷史當事人的采訪資料,以及大量第一手的文獻檔案和40余部各種回憶錄、回憶文章所提供的史料,使本片建筑在堅實的史實基礎上。
攝影師左立重走長征路
在歷時半年的拍攝和制作過程中,《長征》攝制組兵分五路,沿著紅軍將士當年的足跡,驅車54000公里實地采訪拍攝,足跡遍及20個省市,爬雪山、過草地,克服種種困難,用車輪上重走長征路的形式,使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累計拍攝素材共計500多小時。
真實性與藝術性統一
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紀錄片《長征》運用大量的實景拍攝、親歷者專訪等鮮活素材,讓整部紀錄片血肉豐滿、感人至深,達到了用真實還原歷史,用當下的視角去解讀歷史的目的,清晰再現了長征的整個歷程以及在新時期長征精神傳承與發展的脈絡。
紅軍長征路線全圖
此外,片中還精心設計了320多條高質量的電腦動畫,總長度達一個小時,利用傳統手法和最新技術的集合,生動表現戰爭形勢和動態,讓整部紀錄片更具質感和創新性。同時本片還使用了大量美術作品、文學藝術作品,達到了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毛澤東總結長征
據悉,在本片攝制過程中,得到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等權威單位和機構的全力支持,為該片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和素材,這也使得本片成為同類型題材紀錄片中,最具權威性、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作品之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