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文藝演出、絕妙的非遺技藝、獨特的名家風采……11月3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主辦,安徽演藝集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省非遺研究會、安徽新媒體集團承辦的全省“文化名家進高校”暨“非遺進校園”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為廣大師生送上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蕪湖鐵畫、界首彩陶、宣紙、徽墨……在中科大東校區大禮堂,眾多非遺精品驚艷亮相,讓師生們嘆為觀止。
有“千年壽紙”美譽的宣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撈紙技藝是宣紙制作的重要環節,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邢春榮現場展示了撈紙絕活,讓師生們大長見識。 “撈紙是要求極高的技術活,需要沉下心來。國家級傳承人現場授藝,讓我們感受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科大科技史與科技考古專業研究生金迪表示。在界首彩陶非遺展臺前,國家級傳承人盧群山正在制作水壺。 “泥巴可以變成藝術品,黃土能夠變成黃金。 ”盧群山說,民間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必須依靠年輕人,年輕人了解和喜愛,民間技藝才能發揚光大。
我省知名書法家、美術家、作家、攝影家、曲藝家還組成多個小分隊,深入中科大校園舉辦講座、沙龍、展覽。東校區老圖書館一樓大廳,省文聯的書法家、美術家們現場展示書畫技藝。在USTC1958咖啡廳,著名作家許春樵正與學生交流著文學功能和文學修養。在水上報告廳門口,一場以農民工為主題的攝影展,吸引了諸多師生駐足欣賞,合肥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巖則與同學們交流著攝影技巧,講述著照片背后的故事;水上報告廳內,省文聯曲藝家小分隊送上了一個個精心打磨、韻味悠長的曲藝節目。
夜幕降臨,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一場文化名家、非遺傳承人與中科大師生聯袂舉辦的《傳承與夢想》專場文藝演出,在東校區大禮堂上演。
溫婉細膩的黃梅戲、鏗鏘有力的徽劇,是安徽的兩大文化名片。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一上場就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他們帶來的戲曲演唱《徽黃皖韻》,一會兒清新委婉,一會兒氣勢豪壯,唱腔如同行云流水,將黃梅戲和徽劇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尊師重教、創新育人的大愛傳統,唯實求真、勇于創新的大師之風,科教報國、爭創一流的遠大志向,是科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情景劇《做永不褪色的科大人》,演繹著科大師生始終如一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的故事直擊人的心靈,讓現場觀眾感動不已。
充滿朝氣的歌曲聯唱《青春飛揚》、激情澎湃的鋼琴曲《黃河》、歡快動聽的民歌《摘石榴》、慷慨激昂的京歌《中國脊梁》,形式多樣的文化大餐,在現場掀起高潮。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龍斌、董成、孫娟,世界武術錦標賽太極拳冠軍范雪平,皖籍女高音歌唱家斯蘭、王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谷化民……眾多文化名家輪番獻藝,讓1800余名觀眾直呼過癮。
“這是一次極好的學習交流機會,能與這么多藝術大家同臺演出,倍感榮幸。 ”中科大學生合唱團指揮錢澤華透露,文藝演出的首個節目《青春的鮮花》,就是由他與小伙伴們演繹。 “科大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學校,文化涵養與創新精神一樣重要,本次活動對于提升大學生文化修養很有幫助,希望類似的文化活動能夠經常走進科大。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蘭榮表示。
“科大創新成果非常多,學生素質也非常高。我們特別希望黃梅戲的種子,能夠在科大種下,讓每一屆學生都能夠看到、聽到。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說。 “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傳承要靠新一代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希望他們更好地創新和發展安徽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安徽,發現最美的安徽。 ”皖籍女高音歌唱家斯蘭表示。(記者 桂運安)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