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評選·人文社科類候選書目:《中國社會的個體化》
【推薦語】
該書中,作者記載了一場正在日常生活領域重塑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其中最深層的變化是,道德坐標和道德體驗的轉型。該書不僅有助于我們思考中國和中國人,也對我們思考西方和西方人大有幫助。
【基本信息】
作 者:閻云翔 著,陸洋 等譯
出 版 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1
【作者簡介】
閻云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閻云翔先生系著名學者張光直的學生,早年著作有《禮物的流動》,最近,他的英文專著《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獲得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學術著作獎-列文森獎。這是為紀念美國著名漢學家列文森而設立的,每年只頒發給兩本亞洲研究專著的作者。閻云翔先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學者。
【內容簡介】
《復旦·哈佛當代人類學叢書:中國社會的個體化》作者閻云翔有過非同尋常的生活經歷。他曾經在中國北方農村當過羊倌和鄉村故事員,后來又在北京大學讀本科,在哈佛大學讀研究生,在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擔任人類學教授。一路走來,他完成了一部關于中國北方農村禮物饋贈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過去30年經濟改革的深刻影響下,這個村莊在私人生活領域中的變革。
在這部新作中,閻云翔記載了一場正在日常生活領域重塑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其中最深層的變化是,道德坐標和道德體驗的轉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閻向我們展示了今天的中國文化正在見證并孕育著一種新的個體主義。這種個體主義在過去是不可言說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卻公開地發揮著影響力。中國人的自我與人格已經變得與以往不同了,就像他們的地方道德社會那樣正處在轉型之中。對閻來說,這種新的現實既令人擔憂又給人以希望。
從長遠看,中國社會的個體化將會走向何方?中國政府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的新意識形態將會進一步深化個體化嗎?這樣做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政治現實嗎?抑或,國家會限制個體多元化的范圍,以此讓個體化像全球化一樣向國家的利益低頭讓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