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書 名:《這個世界是有趣的》
定 價:39.00元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總 策 劃:陳彤
主 編:劉明清,孟波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溫暖的文學精選集,全書分為四個部分:暖風、潤、清秋、冬雨,包括學術、歷史、情感、旅游等方面的內容。
全書精選馬未都、易中天、星云大師、馮驥才、傅佩榮、韓寒等29位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的文章,整體設計風格為“輕閱讀”,選文標準是“言之有物”“啟迪人心”“賞心悅目,讓人體會文字之美”。 每篇文章字數在2千到5千字之間,讀起來不累,信手拈來,卻也篇篇成章,別有韻味及趣味。
在這本書中您可以讀到馮驥才老師回憶冰心奶奶的《致大海》、唐師曾老師回憶著名記者蕭乾的《我師蕭乾》、張頤武老師回憶周汝昌先生的《“癡”與“才”:追懷周汝昌先生》等等精彩、真摯的文章,濃濃的情誼化作文字從筆尖流出,文章平實、感人值得一讀再讀。
本書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新銳讀書品牌“閱讀星空——無限伸展的夢想”推出,“閱讀星空”以探詢這個世界、呈現這個時代為己任,“無限伸展的夢想”體現出堅韌的張力,是態度也是行動!
【內容簡介】
《這個世界是有趣的》精選名家名作,每一篇文章以深邃的思想和優美的文字或溫文爾雅、或風趣幽默、或犀利獨到,旨在告訴我們:無論發生好的、不好的事情我們都可以用一種超然的態度去審視這個世界。
作者用真誠的心、質樸的語言、簡單的筆法記錄下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愿這些真摯的小文能夠帶給您美好的閱讀感受。
【作者】
星云大師(國際著名佛學大師、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
馮驥才(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民間藝術工作者)
傅佩榮(著名作家、學者,2009年6月,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
馬未都(著名作家、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易中天(著名作家、學者,第八屆中國作家富豪榜致敬作家)
唐師曾(作家、新華社記者) 韓寒(著名作家、職業賽車手)
張頤武(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
詹國樞(高級記者、原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
黃獻國(作家、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
智效民(中國當代人文學者)
馮侖(萬通控股董事長)
徐賁(著名作家、學者)
公方彬(國防大學教授)
朱大可(學者)
安意如(著名作家)
馬勇(著名作家、學者)
許小年(著名經濟學家)
林少華(翻譯家、作家、學者、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阿來(著名作家)
金滿樓(著名作家、學者)
岳南(著名作家)
解璽璋(著名作家、書評人)
熊培云(著名作家)
石述思(資深媒體人)
止庵(著名作家、評論家)
展江(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研究生導師)
薩蘇(著名作家)
依空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作家)
【精彩書摘】
咸 菜
文/馬未都
半夜胃酸,醒了。起來到廚房找咸菜,一個精致的小瓶,裝著八寶咸菜,旋開蓋,夾出幾塊,放入口中,不怎么咸,又夾了一筷子才回到書房。
咸菜是小菜,卻是過去生活中的主角。那時的咸菜名符其實,咸,為了下飯。凡是從六七十年代走過來的人,都有過以咸菜作為主菜的日子。咸菜中有一種最廉價,因而最普及,芥菜疙瘩,又稱大頭菜。用鹽直接腌制的北京叫水疙瘩,用醬油腌制的高級一些,叫醬疙瘩。不管水疙瘩還是醬疙瘩,都可以直接吃,還可以切絲切片拌著吃,更講究一些的還可以炒著吃,炒時放入辣椒,在貧困時期已算是至味了。
芥菜是個大家族,有好多種,有葉用的,有莖用的,有苔用的,還有根用的。葉用最有名的過去是雪里蕻,算是變種;今天最有名的廣東人叫蓋(芥)菜,清炒、蒜茸、上湯隨意。根用的變種算是榨菜了,無人不知,再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大頭菜。據說是諸葛亮隱居襄陽時發現的,一次他得了病,上山采藥,偶然挖出了這種蘿卜不蘿卜,土豆不土豆的東西,回家一炒還挺好吃,大家問這叫啥菜呢,諸葛亮不假思索地說叫大頭菜,再后來人工栽種多了,一下子吃不了就腌制起來,攜帶方便,聊補無菜之虞。襄陽人就叫它諸葛菜,也有叫孔明菜的。
寫此小文時,滿口涎水,家里沒有饅頭,沒有辣炒大頭菜,只有點心面包,還有那不咸而美化了的咸菜。現在生活好了,咸菜也就不咸了,咸菜不咸了,日子也就淡了許多。今天吃什么大菜也不香了,過去窮日子里一天勞作下來,饑腸轆轆地拿起剛剛出鍋的雪白大饅頭,掰開夾上一兜子咸菜,深深地咬上一口,那滋味今天就剩下回憶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