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前,有政治敏感的人肯定會注意到,一個新詞火了——“四個全面”。進入“兩會時間”,您會發現,中央領導在談,代表委員在談,各種媒體在談……“四個全面”究竟怎么理解?每個“全面”到底全面在哪?這個戰略布局為什么重要?想必還有人沒想深、沒想透。別急,學習大國(微信號XXDAGUO)現在就為伙伴們推薦學“習”神器——《“四個全面”學習讀本》。
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天,人民日報曾在頭版頭條推出“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系列評論員文章,規格之高、分量之重,立即引來海內外關注。《“四個全面”學習讀本》,就是這組評論員文章的升級版。它首次全系列收錄權威定義“四個全面”的系列評論員文章,首次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每個全面的精彩論述,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一言以蔽之,最重要的,莫過于告訴大家,如何全面理解“四個全面”。
首先,要把“四個全面”放在大勢中看,放在大局中看。比如,對“四個全面”重要意義的解讀,本書一開始就引入了一個宏大的視野:
1992年的市場化浪潮,1997年的香港回歸,2001年的加入WTO,2003年的抗擊非典,2008年的奧運盛典,這一連串里程碑式的事件,刻畫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邁向復興的軌跡,也將那個不曾消失的疑問一次次推上前臺:中國將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
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學發展觀,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陸續得到清晰的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由此構建成型。
實踐為理論創新提供基礎,又對理論創新提出新的要求。在普通中國人眼里,如果說1980年代主要是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1990年代主要是確立新時期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20世紀第一個10年主要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那么我們這一代人要承擔的歷史使命,一點也不比前人少。
其次,要把“四個全面”放在實踐中看,放在時代中看。比如本書在論述“全面深化改革”時,第一部分就提出改革的“問題導向”:
一位哲人說過,如果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必將以肯定結束。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可以說,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今天全面推進改革,必須要求有這種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可以說,十八大以來,“改革”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匯,被提到了更高層面、賦予了更多內涵、注入了更大動能。在“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指引下,久推難動的公車改革,全面啟動;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打破堅冰;大量行政審批事項,下放或取消……一些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強勢推進,一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被逐步突破,越來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什么叫“行動最有說服力”,什么叫“為了人民的改革”。改革,化身為醒目的執政標簽,凝聚成最大的時代共識,寄托著萬眾的幸福夢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結合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來學,結合總書記在相關領域的重要論斷來學。比如,解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本書從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角度,引述了大量習近平總書記的文稿、講話,進行了一個全景式的呈現。而書中精心摘編了習近平關于“四個全面”中每一個“全面”的論述,更是為理解“四個全面”提供了最權威的“語境”。
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四個全面”學習讀本》是不是“學習工作、必備良品”,伙伴們看過以后就知道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