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編、學習出版社出版的《“一帶一路”熱點問答》正式發行,出版方表示這是國內首部采用問答形式宣傳和解讀“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權威性通俗理論讀物。
在當日舉行的新書研討會上,來自國家有關部委、高校、智庫專家、學者等就如何做好“一帶一路”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解讀、發揮《“一帶一路”熱點問答》通俗理論讀物的作用展開交流。
自今年2月28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經國務院授權發布以來,得到了沿線國家及我國相關省區市的積極響應和高度關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從提出到全面啟動實施,已成為中國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
據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昊介紹,對很多干部群眾而言,“一帶一路”還僅限于概念,缺乏一個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本書有針對性地解讀了“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出臺的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和未來愿景,同時也深入闡明“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風險挑戰,為沿線國家和我國相關省區市帶來的機遇和實惠等,幫助公眾更好的理解把握其中的要點、難點。
與會專家認為,本書語言通俗平實、深入淺出,采用問答的形式使得重點突出、明白曉暢,有助讀者全面準確地把握“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內涵和相關政策。
熱點問答摘編:
什么是“一帶一路”?
從地理范圍看,“一帶一路”建設將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和積極發展前景的區域合作“大平臺”躍然眼前。“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的路線中,“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包括三條線路:一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兩條線路: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經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而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可以被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導工程。
“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簡單說就是“五通”,涵蓋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重點合作領域。這些領域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只有做好了“五通”,才能充分調動沿線各國的積極性,發掘沿線各國的合作潛力,營造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姿態,攜手共謀發展、共創繁榮,使“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沿線國家共同參與的大合唱和交響樂,而不是中國一國的獨角戲。
“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思路是什么?
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體現了人類跨越時空阻隔、交流互鑒的膽識和智慧,在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交往歷史中寫下重要篇章。今天,世界和中國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戰略關口。習近平總書記把握全球化發展大勢,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必將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平發展帶來新機遇,為促進世界繁榮進步注入正能量。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沿線各國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共建“一帶一路”總體框架思路,從理念上看,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實現區域互聯互通,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共同打造經濟融合、文化包容、政治互信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乃至命運共同體。從方向上看,陸上依托聯通國際大通道,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和重點城市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國際運輸大通道。從格局來看,沿線各國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
“一帶一路”將構筑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西部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進而形成海陸并進、東西并舉、面向全球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建設涵蓋哪些主要地區?
“一帶”,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是在陸地。主要有三條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區;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是走海上。主要有兩條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一帶一路”西端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東端是極具活力的東亞經濟圈,由此來帶動中亞、西亞、南亞以及東南亞的發展,并且輻射到非洲,通過海陸兩條線推動形成歐亞非大陸的經濟整合。“一帶一路”建設并不限制某國或某區域參與,全世界所有國家,只要愿意,都可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開放包容的,而不是封閉的。因此,嚴格講,“一帶一路”的上述路線只勾勒出大致合作重點和方向,并非要排斥其它地區和國家的參與。(王志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