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靈璧縣堅持把黨員教育培訓作為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來抓,聚焦新時代黨員教育要求,通過機制賦能、載體賦能、平臺賦能“三項賦能”,不斷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
堅持機制賦能,提升黨員教育規范性。健全教育管理機制“固根基”。牢固樹立全縣黨員教育培訓“一盤棋”思想,立足黨員需求與工作實際,建立黨員分類規劃、培訓目標和學習計劃,明確黨員教育培訓的目標任務、方式方法、工作要求,確保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做到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健全培養培訓機制“強思想”。堅持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系統構建黨性修養、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為主體內容的培訓課程體系,引導廣大黨員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確保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健全作用發揮機制“增動能”。積極探索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機制,通過分領域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討論研討等學習活動,把黨員教育的課堂搬到工廠車間、生產一線、發展前沿,引導廣大黨員在實踐活動中錘煉黨性、發揮作用、擔當作為。
堅持載體賦能,提升黨員教育精準性。“點面結合”拓展教育培訓方式。靈活用好“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專題黨課、研討交流等活動,采取“送學上門、結對幫學、寄學到家”模式,為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送上“精神食糧”,確保黨員教育“不缺位”、學習“不掉隊”、在外“不漏學”。“以點帶面”強化特色教育培訓。積極發揮紅色資源、人文歷史獨特優勢,拍攝符合本地實際的微黨課和黨員教育片,將黨員教育培訓課堂搬上“銀幕”,先后拍攝《追尋拂曉》《紅馬甲的故事》《溫暖歸途》等120余部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員教育片。“面面俱到”打造理論宣講矩陣。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用好“傳化講堂”“納涼書場”“樹下講堂”“五老宣講”等載體,廣泛發動黨員領導干部、優秀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者等各類紅色先鋒力量,先后開展“微型黨課”宣講200余場次。
堅持實干賦能,提升黨員教育靈活性。緊貼實際“精準”立題。將為民服務作為檢驗黨員教育培訓成效落腳點,把黨員教育培訓與“黨員志愿服務”“為民服務送到家”“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有機融合,常態化開展“走防促惠”工作,先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等志愿活動1000余場次。緊貼服務“細致”答題。堅持貼近工作、貼近群眾,結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工作,根據黨員職業技能、專業特長、服務意愿,設立矛盾糾紛調解、政策宣傳等服務崗位12個,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動、輻射作用,真正把服務送到百姓心坎里。緊貼民生“靶向”解題。積極打造“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工作模式,組織引導廣大黨員深入群眾聊情況、問困難、講政策、聽民意、答關切,切實將黨員干部“受教育”與人民群眾“得實惠”結合起來,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000余件。(王雯軒 楊寧)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