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金寨縣深入學習和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村組“多網合一”改革,整合各方力量,推動資源下沉,努力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了”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健全聯動機制,縣鄉協同“一盤棋”。深入調研摸底。成立多部門調研組,采取“聽、測、談、查、看”五種方式,就當前村組網格運行情況進行調研。分鄉鎮建立“一賬、一庫”,掌握網格員年齡、學歷、身份等信息。會商把脈問診。召集主管部門、鄉鎮黨委、基層干群等不同層面代表座談,會商解決村級網格繁雜、部分網格職能“空轉”等7類15項問題,逐一分析黨小組、村民小組、鄉村振興等15類網格設置的合理性、必要性,確定優化思路。靶向施策破題。縣委按照“黨管網格、按需設網、多網合一、穩慎推進”原則出臺指導意見,對能夠整合的立即整合,對專業要求較高的逐步整合,不搞“一刀切”;鄉鎮黨委、村黨組織結合實際制定整合方案,明確各綜合網格在鄉村兩級黨組織領導下開展工作。
織密組織體系,全域覆蓋“一張網”。科學整合網格。綜合考慮行政村面積、交通、人口等因素,以村民小組為基礎單元,將原有的4383個村民小組劃分為2259個綜合網格。精準整合人員。經入戶走訪和村民座談,選拔責任心強、善做群眾工作、在當地有一定威望的黨員同志、黨小組長擔任綜合網格員,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網格長,實現黨管網格、人網相適,整合后綜合網格員由8562人縮減到2960人。按需整合職責。制定綜合網格員職責清單,對原有各類網格職責進行整合,優化為信息反饋、村務協管、政策宣傳等5類19項,讓網格員職責更清、擔子更實。
以實績促實效,激勵擔當“一股勁”。優化工作機制。將網格管理納入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議事協調機制,定期召集職能部門聯席協商。對網格員職責實行清單化管理,對確有新增網格設置、調整職責需求的,會商同意后方可納入職責清單。建立考核機制。明確各鄉鎮、村采取日常考評、季度評議、年度總評方式,按“好”“中”“差”3個等次,對網格員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考核結果“好”等次的網格員表彰獎勵、頒發榮譽證書;對考核結果“差”、經村“兩委”評議不合格的,經鄉鎮黨委同意后調整。創新激勵機制。除績效激勵外,注重政治激勵,對表現優秀的網格員優先列入村級后備干部等推薦人選,激發網格員參與村級事務的內生動力和責任擔當。
聚焦民心所向,服務群眾“一條心”。當好矛盾“排查員”。依托村級“紅色評議站”等陣地,組織網格員每周入戶走訪,做好矛盾糾紛、安全隱患等信息排查、上報,2024年以來,聯合村級“紅色評議站”化解矛盾糾紛584件。當好群眾“服務員”。建立“紅色評議站—綜合網格員—志愿者隊伍”服務平臺,將2257名社會志愿服務人員納入網格員統一管理,協同開展事務代辦、慰問幫扶等志愿服務,累計征集群眾“微心愿”2900余條,實現村民“微代辦”2300余件。當好鄉風“宣傳員”。組織網格員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鄉村振興夜校、愛心超市等陣地,主持召開村民“板凳會”、議事“懇談會”、鄉風“評議會”,宣傳文明新風。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