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阜陽市潁東區緊扣黨員教育實效性需求,以陣地建設為抓手,通過優化黨校陣地強根基、整合實踐陣地拓路徑、拓展云端陣地延鏈條,構建起“固本+賦能+創新”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推動黨員教育提味增香。
鞏固黨校陣地,確保培訓內容“對口味”。優化“普通黨員進黨校”機制。按照區級普遍、基層黨委兜底的原則,把“基層黨員進黨校”培訓作為基層黨員充電蓄能、提升本領的重要載體,完善區、基層黨校教學布局,區委黨校優化教學布局頂層設計,及時更新黨員教育課程體系,使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學時穩定占總學時的50%以上,同時積極開發“政策解讀+實踐案例+互動研討”立體化課程包。建強基層黨校“紅色陣地”。依托12個基層黨校全覆蓋,區委組織部會同區委黨校對基層黨校制度、培訓計劃進行審核把關,不定期對培訓開展情況進行調研指導,讓基層黨校成為黨員教育培訓的“紅色陣地”。優化優質課程供給。以小切口分領域分群體開展培訓,重點圍繞黨的創新理論、中心工作、黨建工作實務、基層治理等內容分門別類開展培訓,讓更多基層黨員接受優質教育資源培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類政策、理論和技能知識。
整合實踐陣地,確保培訓方式“有鮮味”。深入挖潛陣地資源。以黨員教育需求為導向,瞄準知識缺項、能力短板和經驗盲區,依托區內紅色資源、先進典型和產業優勢,持續建好用好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不斷拓寬“課堂+基地”實訓路徑,多渠道多視角檢驗黨員教育培訓成效。目前已打造正午鎮吳寨居鄉村干部實訓基地、袁寨鎮范溝居鄉村實訓基地2個,現場教學點19處,推動黨員教育陣地前移,實現“一個點”就是“一堂課”。串點連線擴大影響。因地制宜劃分“黨性教育類”“基層治理類”“和美鄉村類”“產業發展類”“生態休閑類”“文化傳承類”等7類現場觀摩類型,并將發展較好、特色鮮明的觀摩基地進行串聯,設計一批結構合理、要素齊全的現場教學線路,其中吳寨居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已規劃串聯袁寨鎮范溝居、棗莊鎮楊寨村、河東街道訾營社區、向陽街道和諧路社區等15個村(居)社區觀摩點。優化教學檢驗成效。組織黨員走出課堂,走進實踐一線,不斷豐富“現場體驗+講解介紹+研討互動+學員討論”教學模式,把課堂搬到現場,將實訓融入實境,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多渠道、多視角檢驗教育培訓成效,進一步提升黨員服務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拓展云端陣地,確保培訓效果“留余味”。欄目矩陣化,提供菜單式服務。創新打造黨員教育“云課堂”,借助互聯網搭建功能齊全的黨員教育云平臺,在先鋒系列平臺開設“安徽黨員教育大課堂”“先鋒視點”“組工講堂”“選調之聲”等專題專欄,推送理論文章、專題音視頻等,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營造濃厚學習教育氛圍。本土化創作,打造可視化教材。組織拍攝視頻微黨課《紅色芳華 信念之光》、黨建融媒體節目《村書記請發言》第一季,教育電視片《信用花開》被中央課件資源庫采用,在先鋒視頻欄目集中展播。雙線融合,拓寬教育覆蓋面,圍繞“傳承茨淮新河精神”,區鄉聯動開發建設茨淮新河建設歷史陳列館線上展館,實現展館內容從線下到線上,有效豐富了黨員教育手段,拓展了黨員教育形式。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