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太湖縣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錨定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堅持把村級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強基固本、推動發展的關鍵工程,從力量儲備、實踐鍛煉、監督約束三個維度協同發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層根基。
下好選人用人“先手棋”,激活干部隊伍“一池春水”。以“選優儲強”為導向,構建梯次培育的村級后備力量儲備體系,著力破解村級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后備力量不足等問題。廣開渠道“引活水”。著眼2026年村“兩委”換屆工作,結合各村實際制定村級班子建設人才需求清單,將選拔視野拓展至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返鄉創業青年、優秀大學畢業生等群體,進一步拓寬選拔覆蓋面。嚴把標準“選苗子”。堅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執行“村級自審+鄉鎮初審+縣級聯審”三級審查機制,通過“本土優選+人才回流+公開招考”等方式,選拔出332名文化程度高、綜合素質強的優秀中青年納入村級后備隊伍,其中跨村任職44名。動態調控“優梯隊”。定期開展村級班子研判,全面分析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水平和村級班子建設情況,對不適宜繼續任職的及時調整。2025年以來,累計調整村(社區)“兩委”干部12人,其中從后備隊伍中優選10人,為村級班子注入青春活力。針對村黨組織書記能否連任等關鍵問題提前研判、做好預案,對群眾認可度高、發展潛力大的優秀人才及時納入儲備庫,在村黨組織書記出現空缺時優先啟用。目前,已累計培育儲備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437人,2名后備力量通過法定程序當選村黨組織書記。
打好能力提升“組合拳”,鍛造干部實戰“硬基底”。以“提質強能”為核心,構建“學練賽用”能力提升體系,著力破解村級干部能力不足、發展受限的問題。專題培訓夯基礎。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兩委”干部專題培訓班,采用“專題授課+案例教學+互動研討”模式,對村級干部進行系統培訓,補足村級干部在產業發展、應急沖突、矛盾調解等方面的短板弱項,滿足個性化需求。開展“鄉村振興金點子”征集活動,引導干部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探尋方向、謀劃方法。結對幫帶練真功。制定后備干部領辦事項工作方案,根據個人特長和性格特點,引導141名后備干部參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矛盾化解等重點工作,錘煉過硬實戰能力。創新“師帶徒、徒成師”成長模式,推行年輕村級干部“2+1”結對機制,即每1名后備力量由1名鄉鎮黨建指導員與1名經驗豐富的村“兩委”干部共同幫帶,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培養計劃,通過思想引導、工作指導、業務輔導“三管齊下”,助力其快速適應崗位。交流學習促提升。與先進地區建立“跟崗輪訓”機制,選派47名村“兩委”赴常熟、永康等地體悟實訓,推動“他山之石”本土化創新。組織230余名村“兩委”赴合肥、滁州、岳西等地,考察學習集體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先進經驗,激發干事創業斗志。
完善閉環管理“體系鏈”,激發干部干事“動力源”。以“嚴管厚愛”為原則,構建“監督+考核+激勵”閉環管理體系,讓村級干部“干有方向、行有約束、拼有奔頭”。明確責任樹標準。構建“事前明規、事中守矩、事后問責”的閉環體系。細化“權責清單”,結合崗位職能明確干部履職邊界,將政治紀律、工作規范、廉潔要求等內容量化為具體標準。注重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防汛抗旱等一線場景考察識別干部,推薦優秀村“兩委”跨縣掛職鍛煉,將“重實績、求實效、促發展”作為重要評價標準,建立“目標+任務+評議”三維評價機制。強化激勵鼓干勁。健全“五類人員”進班子、優秀村級干部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制度,累計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1名,專項招錄鄉鎮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21名,實施“鄉編村用”7人,讓“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建立干部“暖心檔案”,定期走訪慰問困難干部、一線干部,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全程監督筑防線。堅持把從嚴管理貫穿始終,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健全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規范村“兩委”干部履職行為。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落實日常考勤、請銷假等制度,通過廉政談話、簽訂承諾書、警示教育等方式,動態掌握干部思想動態與現實表現,及時糾偏正向,實現“管理在日常、監督在平常”。(楊達會 嚴強)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