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金寨縣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024—2028年)》和省市相關要求,通過堅持“三向發力”、打造“三大課堂”、實施“三大行動”,不斷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覆蓋率、實用性和吸引力。
堅持“三向發力”,構建立體網絡,提升黨員教育覆蓋率。依托鄉鎮黨校集中訓。依托23個鄉鎮黨校和232個村級分教點,通過冬訓春訓、“月末培訓”等節點,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和美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等內容組織黨員學習、研討,讓基層黨員干部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資源。2025年以來,鄉鎮黨校共培訓黨員、干部1.6萬余人次。巧用“云端課堂”隨時學。充分發揮網絡培訓靈活度大的優勢,依托各級先鋒網、微信公眾號、《金寨黨建》電視欄目等構建傳播矩陣,定期推送時政新聞、金寨紅色故事、專題片等圖文、音頻、視頻資料,推動“線下集中學”向“掌上隨時學”轉變,滿足無職黨員、流動黨員教育培訓需要,解決黨員教育培訓體量大、集中難等矛盾。開展“送教上門”及時學。針對農村年長和行動不便黨員,探索推行“送學上門+錯時培訓”,組織村干部、年輕黨員“結對幫學”;對居住地離村委會超6公里的黨員,每月安排1次就近分片培訓,減少路程和時間壓力,不斷提升黨員教育覆蓋面。
打造“三大課堂”,豐富形式載體,增加黨員教育實用性。紅色課堂“賦魂”。依托紅軍廣場、烏鳳溝戰斗烈士紀念園、鄂豫皖紅軍紀念園等“紅色名片”,精心規劃4條紅色研學路線,打造“沉浸式”教育場景;緊扣清明節、“七一”、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點,邀請退役軍人、紅軍后代等“紅色人物”,以親身經歷為切入點,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形式把紅色故事送到黨員身邊,讓黨員重溫崢嶸歲月,汲取奮進力量。實踐課堂“提能”。注重運用“情景案例+實戰模擬”方式,邀請鄉村種養大戶、致富帶頭人、農技專家等擔任教師,依托種植基地、養殖基地等開展實踐教學,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聚力打造一批黨員“聽得懂、可實踐、能運用”的特色課程,推動教學課堂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榜樣課堂“聚力”。持續深化“學習身邊榜樣”活動,堅持把先進典型作為黨員教育培訓的“活教材”,邀請“全國勞動模范”陳先志、“最美醫生”余家軍、“中國好人”周玉梅等先進人物,結合自身經歷交流感悟、分享經驗,通過身邊榜樣教育、感染身邊人,讓黨員在思想上受洗禮、行動上有榜樣。
實施“三大行動”,聚焦品牌示范,增強黨員教育吸引力。評選品牌課程。將優質課程培育作為鄉鎮黨校建設重點內容,采取鄉鎮黨校自主命題、自行申報,縣里統一評課、專人指導的方式,打造符合基層黨員干部“口味”的品牌課程。2025年,23個鄉鎮申報、打造《雙姓祠堂傳佳話 共治共融譜新篇》《大別山山核桃發展機遇與挑戰》等24個有特色、有亮點的精品課程,提供全縣黨員教育培訓共享。提升現場教學點。對南溪鎮“丁埠大王廟”、花石鄉“大灣村展館”、青山鎮“十里溪教育研學基地”等44個現場教學點進行“提質升級”,每個點培訓1名以上專職講解員、增加1-2個互動環節,讓黨員在“現場看”“動手干”“用心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學習實用技能。打造示范黨校。立足地域特色稟賦,分片區打造鄉鎮示范黨校,擇優選取油坊店鄉、斑竹園鎮、全軍鄉等4個鄉鎮,聚焦“兩山理論”“鄉村振興”“紅色基因”等3個特色主題深化建設,推進鄉鎮黨校在硬件上提升、軟件上優質,持續增強黨員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