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泗縣以黨員教育培訓工作為重要抓手,深挖本土“紅色富礦”,在盤活資源、講好故事、傳承基因上精準發力,為黨員教育注入強勁動能,有效提升教育質效。
盤活紅色資源,推動陣地打造“有形有效”。深挖家底,建強陣地。深入開展紅色資源普查,挖掘整合秦場紅色村、彭雪楓烈士陵園等28處集革命教育、黨性錘煉、實踐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教學點,建立“紅色檔案數據庫”,持續拓展黨員教育陣地版圖。精編教材,豐富載體。系統整理原創理論、英雄事跡、紅色歌曲等,編篡《皖東北革命斗爭史》《泗州烽火》等15本紅色故事集,精心攝制《大河上下》《大美無言》等28部黨員教育電視片,生動展現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為紅色教育提供翔實生動的教學素材。串珠成鏈,打造矩陣。以紅色陣地為基礎,規劃“烽火皖東北”“星火運河岸”等5條紅色研學線路,通過歷史場景還原與深度教學解讀,“串點成線”構建“紅色教育矩陣”,打造深受黨員群眾歡迎的“紅色地標”與學習基地。
講好紅色故事,推動教育內容“入腦入心”。名師宣講,貼近群眾。遴選30名優秀黨員骨干組建“紅色宣講團”,定期深入基層開展理論授課,創新推出“紅色卡片盲盒”,設置“路人隨機抽取+導師即時講解”環節,用“接地氣”的“大白話”詮釋“大道理”,累計服務黨員群眾1.2萬人次,有效激發學習黨史熱情。榜樣引領,見賢思齊。常態化開展“學習榜樣”巡回宣講活動,邀請10名優秀黨員代表分享先進事跡和工作經驗,采用“現場對話+掃碼直播”多元呈現方式,營造比學趕超濃厚氛圍,激勵黨員干部立足崗位爭先鋒、創佳績。沉浸體驗,情感共鳴。圍繞“黨課開講啦”“安徽黨員大課堂”等活動,組織3000余名黨員打卡“紅色基地”、聆聽“紅色家書”,創新運用“分組講解+集中點評+互動答題+情理交融”的現場教學法,打造“重走長征路”等沉浸式“劇本殺”題材,讓黨員在深度參與中感悟紅色精神魅力,引發強烈內心共鳴。
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為民實踐“見真見效”。民情直通,紓困解難。依托“圍樓夜話”“胖板凳會”等10余個紅色議事平臺,暢通民意渠道,通過群眾“集中議”、黨員“及時領”,將“問題清單”精準轉化為辦實事的“項目清單”,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余件。技能下鄉,助力生產。結合農時農需,整合遠程教育、現場觀摩與實踐教學,成立12支“紅色志愿服務隊”,組織黨員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開設“移動課堂”,提供大棚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助力群眾增產增收。產業賦能,振興鄉村。持續擦亮“紅色+黨建”品牌,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依托,開發墩集草莓、藥物布鞋等特色農品和文創產品30種,打造百畝花卉、蔬菜大棚等20處綠化空間,借助村電商服務中心,為農產品插上“電商翅膀”,顯著提升紅色產業活力與經濟效益,使“紅帶綠”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增長點。(朱小林 范旭辰)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