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黟縣聚焦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體系化建設要求,盤活各類資源,建強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陣地,切實提升黨員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持續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聚焦“在哪學”,彰顯特色優勢。突出黨性教育。把加強黨性教育作為黨員教育的首要任務,立足縣域紅色資源,將柯村暴動紀念館、黟縣縣委誕生地等列為黨性教育核心教學點,讓真實歷史變成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突出本土特色。主動融入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圍繞“五黑”特色產業布局,精選古黟黑茶文化博覽園、弋江源茶業產學研教學基地、黟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等現場教學點,講好黟縣綠色發展故事。突出鄉村振興。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圍繞和美鄉村、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等特色內容,將碧山、豐梧、塔川、潭口等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三產融合示范村、鄉村旅居試點村列為現場教學點,打造鄉村振興“黟縣樣板”。突出傳統文化。依托千年古縣底蘊,挖掘徽州文化精髓,將西遞“作退一步想”工作室、“作退一步想”廉潔文化教育展示館等列為核心教學點,開展“一副楹聯一課堂,一條格言一家訓”“以退一步想促進一步為”等特色教學。
突出“學什么”,優化教學內容。精心設置路線。將全縣分散的29個教學基地串點成線,按照“一點位一特色、一線路一主題”的思路,開發特色鮮明的精品教學路線6類12條。聚焦農村黨員、機關黨員等不同培訓對象,靶向配套8條個性化線路,每條線路涉及2-3個不同主題的教學點,增強教育培訓針對性。精心配好菜單。結合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紅色村莊等工作一體謀劃,明確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案。針對不同領域學員特點,分級分類匹配不同現場教學路線,提升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質效。精心打造課程。以村黨組織書記、優秀黨員代表、先進典型人物為重點,深挖涉農領域“新黟縣人”“新農人”“土專家”“田秀才”,建立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師資庫。圍繞茶、民宿、香榧、中藥材等鄉村振興重點產業,打造各類型黨員教育培訓課程20余個,增強服務鄉村產業“匹配度”。
明確“如何學”,注重教學質效。提升教學體驗。對現場教學點進行挖掘、改造、提升,整合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媒體資源,推出《古徽西遞藏瑰寶·千年家訓揚清風》《柯村暴動》《赤膽忠魂》等微視頻、微黨課,增強現場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強化實踐互動。強化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實踐教學能力,把教學場地設在紅色遺址、產業基地、田間地頭、群眾身邊,以“理論導入+現場講授+交流研討+學員感悟”的現場教學模式,通過現場觀摩、專家講解、座談交流等方式,讓黨員既學習實用技術,又接受黨性鍛煉。推動學用轉化。充分發揮現場教學示范點黨性錘煉、黨建引領、示范帶動功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第一線、產業發展最前沿、壯大集體經濟主戰場,積極開展助農采摘、文明勸導、環境整治等為民服務工作。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