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亳州市譙城區緊扣黨員教育新任務、新要求,堅持學字為先、用字為本,創新打造“紅心向黨、初心為民、匠心筑夢、暖心服務”“四心”課堂學用機制,通過精準推送課程、全面組織學用、保障學用成效,推動黨員教育走新更走心。
找準“精準施教”著力點,確保課程推送導向不偏。精準對接黨員需求。區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聯合相關股室開展黨員需求調研,聚焦基層黨員在理論提升、業務技能、實踐指導等方面的實際訴求,重點參考黨員日常學習反饋、崗位實際需求進行內容規劃,確保課程推送與黨員成長“同頻共振”。打造精品課程資源。聚焦黨的創新理論解讀、基層治理案例、先進典型經驗等,整合共產黨員網、安徽黨員大課堂視頻資源及區級自制黨員教育電視片,圍繞“四心”主題分類建立課程庫:“紅心向黨”聚焦理論武裝,收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黨史知識等理論宣講視頻;“初心為民”側重宗旨教育,匯編“我為群眾辦實事”案例紀錄片;“匠心筑夢”突出技能提升,整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實操課程;“暖心服務”注重實踐轉化,收錄志愿服務、矛盾調解等情景教學片,形成覆蓋全領域的課程資源體系。搭建線上共享平臺。在譙城先鋒系列平臺設置“四心”課堂專欄,采用“課程清單+內容簡介+觀看鏈接”模式每月推送,同步推送至各單位支部微信群,確保課程直達基層。截至目前,已推送“四心”課堂課程7期31部,其中黨的創新理論解讀4部、精品黨課6部、先進典型經驗15部、基層治理案例6部,推送基層黨組織學習動態和黨員心得體會14期。
盯準“全員覆蓋”關鍵點,確保教育培訓根基不松。集中式筑基固學。各基層黨組織將“四心”課堂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必學內容,針對不同群體精準選學。截至目前,依托各類黨員教育培訓、主題黨日等開展集中學習1.4萬余場,覆蓋23萬余人次。同時,圍繞“如何將課程所學轉化為服務動能”開展頭腦風暴,今年以來收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等金點子60余條。多元化分層帶學。充分發揮黨政干部、專家學者、“五老人員”、先進典型、專業技術人才力量,組建新時代理論宣講團、銀齡宣講團、書記巡講團、三級送學隊等,開展“黨課開講啦”“振興故事我來講”等活動,從身邊人身邊事切入,以鮮活案例提升課程感染力,實現“一人學”到“眾人行”的延伸。場景化浸潤教學。整合皖北烈士陵園、鄉村干部實訓基地、遠教文化廣場等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打造“田間課堂”“車間課堂”“流動課堂”,通過現場教學、素質拓展等形式提升課程感染力。該區十河鎮在中藥材基地開展“一看一講一示范”活動,農技專家手把手指導病蟲害防治;蘆廟鎮通過“紅色影院+老黨員微黨課”,以視聽形式傳遞初心使命;薛閣街道社區宣講隊以快板、小品等形式進小區廣場,讓政策理論“零距離”觸達黨員群眾。
把準“建章立制”落腳點,確保常態長效力度不減。建立課程更新機制。明確中央及省市推薦課程“必推”,區級自制黨員教育電視片聚焦本土特色領域和不同黨員需求“主推”,確保核心內容“應學盡學”。動態調整頻率,黨的創新理論解讀等核心課程及時更新、本土實踐類課程定期更新,針對重點工作和突出問題及時開發專項課程,形成良性更新循環。今年以來,該區組織攝制《本草初心錄》《鄉村守藝人》等黨員教育片7部、黨務知識培訓視頻2部、精品黨課6部,已全部納入課程資源庫。深化成效轉化機制。堅持“課上帶著黨員看,課后組織黨員干”,以主題黨日實踐活動、暖心走訪行動等為抓手,通過組織黨員入農戶、進企業,傾聽民聲民意、解決實際困難,多渠道發揮“四心”課堂示范引領和典型教育作用。截至目前,在遠教學用示范基地開展實踐技能培訓活動140余場,覆蓋黨員3000余人、依托小區“亳議站”開展議事協商157次,解決群眾反映問題174個。完善“學用效果評估”機制。通過線上訪談、實地走訪等方式,調研黨員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及實踐轉化成效,重點跟蹤黨員參與基層治理、服務群眾等情況,形成學用閉環,推動黨員教育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