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濉溪縣針對基層治理力量薄弱、鄉村振興人才短缺難題,探索推行“助村局長”制度,通過領導干部帶頭下沉、精準選派、動態管理,推動干部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傾斜。
精準分類施策,定向覆蓋重點。濉溪縣聚焦筑堡壘、壯經濟、強治理,開展“黨建體檢”專項行動,對全縣213個村黨組織逐一“過篩子”,識別軟弱渙散村10個、重點推進村11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后進村46個、信訪工作重點村25個。在此基礎上,采取“鎮黨委、園區黨工委提需求,部門黨組定人選,組織部門總把關”方式,統籌縣直機關70余名政治素質過硬、群眾工作能力突出的領導干部“一對一”擔任“助村局長”,覆蓋軟弱渙散村、信訪重點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等四類重點村,構建“關鍵少數包關鍵村落”的責任體系,推動力量在一線匯聚、難題在一線化解、成效在一線顯現。
堅持量才適用,分區精準派駐。按照“因村定人、因事組隊、動態調整”原則,嚴把政治關、廉潔關、能力關,根據選派需求和“助村局長”專業背景、工作經歷、個人特長、單位資源等進行科學組隊,從發改、司法、農業等23個部門優選具有鄉鎮任職經歷的干部,確保隊伍選派科學精準。將全縣12個鎮(園區)劃分為農業片區、文旅片區、縣城片區、工業片區四個片區,在人選規模、人選來源上分類派駐,實現因村派人、人崗相適。同時,進一步完善“助村局長”工作制度,落實“承諾公示制+牽頭協調制+組團服務制”,組織“助村局長”簽訂年度服務承諾責任狀,明確具體工作目標、服務舉措。
三級聯動聚力,紓困惠民增效。構建“選派單位統籌資源、鎮村黨組織協同落實、助村局長一線攻堅”的三級聯動機制,明確劃分三方責任清單:選派單位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和資源優勢,當好“后援團”,在政策、項目、資金、信息等方面給予支撐;鎮村黨組織負責搭建平臺、協調配合,做好服務保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生根;“助村局長”作為前線“突擊手”,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精準對接需求,牽頭破解難題,推動“建強一個戰斗堡壘、帶出一支鐵軍隊伍、助力一批助村項目、化解一批治理難題、辦好一批民生實事”等“五個一”職能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助村局長”共計開展村級培訓50余場,組織黨員志愿服務活動90余次,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430余個。(孫威)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