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河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立足縣域實情,注重在全局謀劃、隊伍建設、發展模式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注重全局謀劃,下好齊抓共管“一盤棋”。堅持把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度融合、同步謀劃,制定《五河縣扶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規劃(2024—2027年)》,印發《五河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運行三年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進一步構建“縣委統一領導,組織、財政和農業農村部門統籌推進,有關部門支持配合,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格局。縣委書記主持召開村書記、選派干部交流會,圍繞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行交流。深化黨支部工作聯系點機制,建立縣鄉領導聯系包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重點村提質進檔制度,18名縣鄉領導分別包保1個重點提質提檔村,去年以來,幫助協調各類資金,建設產業項目34個、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47個,村均經營性收益大幅度提升。
加強隊伍建設,鍛造鄉村振興“生力軍”。積極選拔懂發展、有干勁、善團結的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隊伍,建立新任村干部“三幫一談一評”機制,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持續推動村干部隊伍保持活力。2024年以來,依托縣鄉兩級黨校、大崗省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等陣地,聚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分級舉辦培訓班22期,培訓2480余人次,精準為鄉村干部“加油補鈣”。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先后組織200余名鄉村干部到周邊地區實地考察學習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強村公司等先進經驗,助力開拓思路視野。堅持加強業務指導,縣集體經濟辦會同成員單位和職能部門組建調研小組,分赴14個鄉鎮開展集中性、組團式調研,與各鄉鎮分管負責人、村黨組織書記等進行研討,現場開展政策宣講、答疑解惑。定期開展集體經濟項目“擂臺比武”,拍攝《“三無漁業村”的蝶變》《小艾草化身綠色發展“大能手”》等發展案例片,引導形成學習借鑒、比學趕超干事氛圍。
創新經營模式,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探索實行“跨村聯建、跨鄉鎮聯建”等發展新模式,破解區域位置缺乏比較優勢、建設用地相對零散、產業項目低端低效等問題。指導小圩鎮以工業集中區標準化廠房建設為突破口,整合5村資金,建設全縣第一家鄉村振興產業園;指導頭鋪鎮整合金崗、花木王、柿馬等7村集體資金及建設用地聯建中小企業產業園,產業園實行股份制合作方式,實現穩定增收。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村級特色產業項目,探索出“村企合辦”“村建企租”等合作模式。大新鎮郭府村引進五河縣明侯故里科技有限公司,村集體以固定資產租賃的方式與該公司開展村企合作;新集鎮三岔村按照“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以“訂單農業”的形式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打造“蒜先森”特色農產品品牌。通過抱團發展方式,目前全縣已建成10個鄉村振興產業園和3個肉牛養殖基地,進一步激活產業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