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堅持以提升基層黨員能力素質為目標,以“標準化、規范化、實效化”為導向,持續鞏固和拓展鄉鎮黨校建設成果,推動鄉鎮黨校從“有形覆蓋”到“有效運行”的轉變,著力培養一批懂政策、會干事、作風硬的基層黨員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建強組織強架構,構建實體化辦學體系。建立“屬地領導管理、縣委黨校指導、組織部門督導”三級責任體系,明確鄉鎮黨校由鄉鎮黨委“辦管建”主體責任,縣委黨校負責業務指導、縣委組織部加強工作督促。配齊配強鄉鎮黨校領導班子,由鄉鎮黨委書記任黨校校長,分管副書記任常務副校長,黨委組織委員任業務副校長,黨委其他成員任校務委員會委員,并明確專人負責黨校日常管理。縣委黨校選配11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黨校老師聯系指導鄉鎮黨校建設,每月至少聯系鄉鎮黨校1次,每年至少深入聯系鄉鎮授課1次,幫助鄉鎮黨校完善組織架構、強化教學管理。按照“有組織機構、有場地設施、有培訓計劃、有師資隊伍、有管理制度、有經費保障”的“六有”目標要求,全面推進全縣16個鄉鎮黨校實體化建設,推動教育培訓“陣地前移”“送教上門”,全面提升鄉村黨員、干部抓黨建促發展能力。堅持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按照“一校多用”原則,不搞大拆大建、杜絕新建,充分整合利用現有會議室、多功能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資源,拓展教學培訓功能,配齊投影儀、電腦、音響等必要的教學設備,確保鄉鎮黨校具備承載50人以上實訓教學條件,實現鄉鎮黨校建設全覆蓋。2024年以來,全縣16個鄉鎮黨校累計開展專題培訓80余場次,覆蓋黨員、干部6000余人次。
夯實基礎強保障,建立規范化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鎮黨校建設的實施意見》,按照“屬地領導管理、縣委黨校指導、組織部門督導”原則,明確鄉鎮黨校由鄉鎮黨委“辦管建”主體責任,縣委黨校負責業務指導、縣委組織部加強工作督導,細化鄉鎮黨校建設目標任務、建設標準、教學任務等,建立教學管理、學員管理等相關制度,著力形成規范有序、務實高效、學風優良的鄉鎮黨校工作機制。縣委組織部聯合縣委黨校根據工作實際,結合培訓需求,因地制宜指導鄉鎮黨校制定年度教育培訓計劃,對鄉鎮黨校年度辦學計劃和季度辦學方案實行“鄉鎮黨委相關負責同志——縣委黨校聯系指導老師——黨員教育中心”三方聯動審核,努力形成培訓前審批、培訓中監管、培訓后審核的辦班申報審批閉環機制。按照“專兼結合”的方式,建立開放式黨校師資庫,抽調縣委黨校專業教師、縣直相關部門經驗豐富的領導和業務骨干組建縣級“講師團”,注重從本地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先進模范人物、老黨員、返鄉務工經商能人、技術能手、“土專家”“田秀才”等選拔擔任兼職教師。堅持“按需施教、分類施教”,根據培訓對象和培訓需求,分類開展案例式、研討式、體驗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用互動性強、參與度高、黨員普遍認可的教學形式,推動廣大黨員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整合資源強賦能,打造實效化培訓引擎。圍繞黨員教育培訓多元化需求,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各單位和鄉鎮對本地區、本部門、本行業、本系統開展黨員教育培訓課程、師資、教材、陣地“四庫”摸排建設工作。推行定期評估與動態調整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通過“部門推薦+專家評審+現場核驗”三級遴選機制,縣委組織部聯合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等部門,綜合日常培訓效果、黨員教育培訓需求、最新形勢政策等因素定期對年度“四庫”進行優化調整,推動黨員教育培訓資源緊跟時代脈絡、匹配黨員需求。目前,《2025年度全縣黨員教育培訓“四庫”》含課程62門、師資55名、教材2本、陣地17個。鼓勵鄉鎮結合區域特色,推動本土傳統特色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機制以及黨建品牌、基層治理品牌等與鄉鎮黨校建設相結合,積極打造“一鄉鎮一特色”的鄉鎮黨校,探索開展特色辦學。目前已形成佛子嶺鎮“嶺上‘話’開”、大化坪鎮“觸達課堂”、單龍寺鎮“青年課堂”、諸佛庵鎮“紅鎮‘蹲苗’課堂”等黨員教育品牌。黑石渡鎮依托將鄉鎮黨校辦學與鄉村振興學堂相結合,依托黨校示范教育基地及遠教學用示范基地,組織農技專家、科普志愿者深入田間地頭、基層一線開展農業種植技術培訓,幫助農村黨員掌握實用技能,增強發展后勁,受益黨員600余人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