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安徽省岳西縣,滿目皆山。69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在全縣呈“大”字形起伏連綿。從縣城出發,幾乎一分鐘就轉一道彎,蜿蜒多時,來到了青天鄉青天村。
“2015年茭白大豐收,我們終于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青天村依河而建,坐落山谷間。村黨支部書記儲茂成邊帶著記者參觀,邊講述村情:全村山多、地少,冷浸田居多,種水稻易遭受“青封災”顆粒無收。多年來,村級集體沒有一分錢收入。去年,村集體注冊成立了公司,流轉了500畝土地發展高山茭白,村集體實現收入10萬元。
“以前村里沒財力,干部說話沒氣力。現在不一樣了,村里新修了2公里水泥路,建設了美好鄉村,群眾實現‘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燒鍋不用柴、垃圾不亂擺、污水不亂排’。誰家有困難了,也能幫一把。”見到記者,老黨員萬光霞對村黨支部一年來的努力贊不絕口。
青天村的新變化,源自黨建工作責任的逐級壓實。
針對一些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不想抓、不會抓的問題,近年來,岳西縣推行了黨建責任清單制度,并配套考核辦法。2015年,岳西縣將黨建工作占綜合考核權重由過去的13.5%,調整為40%。并進一步嚴格結果運用,將黨建考核結果與個人評先評優、職務調整直接掛鉤。
每年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1.8分;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伍,活動開展經常、有實效,0.6分;發展特色支柱產業,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0.6分……在村黨支部,記者看到了青天村黨支部的黨建責任清單,任務全部細化,條條都是“干貨”。
“清單一條條,責任壓牢牢。”儲茂成說,書記要會干,首先抓黨建。黨建工作應該做什么,清單上明明白白:一年培養了幾名后備干部,上了幾堂黨課,任務明確具體,這逼著自己去想辦法,出實招。
作為縣委的考核對象,青天鄉黨委書記王朝陽同樣感受深刻:“地里不種莊稼,就要長荒草。現在,責任落到了肩膀上,抓黨建的弦繃得更緊了。工作做得咋樣憑實績說話,大家都鉚足勁,齊心協力種好黨建‘責任田’,長好莊稼不‘拋荒’。”
1月4日至5日,記者先后走訪了岳西縣青天鄉、來榜鎮、響腸鎮等多個鄉鎮黨委及數個村級黨組織,深刻感受到了清單制度壓實黨建責任帶來的變化。
見到來榜鎮計生干部吳海紅時,她正準備下鄉,肩上背著一個鼓囊囊的包。岳西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山高道窄,群眾出山難、進城難。為更好服務群眾,該縣在黨建責任清單中明確,鼓勵各基層黨組織創新服務形式。來榜鎮派出所、計生服務所等單位探索出了以送證件辦理、送政策宣傳、送醫療服務等為內容的“背包服務”。
小雨迷蒙,山風中裹挾著清冽的寒意。記者跟著吳海紅,偕同村里的計生專干,來到黃泥村剛剛生完孩子的村民汪明明家中。吳海紅麻利地打開背包,取出血壓計、聽診器等為母女檢查身體,并叮囑注意事項。“從產前到產后,她們來了好幾次了。剛巧我正為小孩的黃疸擔心,她們就又來指導,可幫了大忙了!”汪明明說。
走進響腸鎮新滸村,層層梯田上,一個個溫室大棚內蔬菜長勢喜人。作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村人才匱乏一直制約著岳西發展。為此,縣里把加強人才工作納入黨建責任清單。新滸村黨支部想方設法,吸引在外的致富能手回村發展,成立了合作社,建起千畝高山蔬菜基地,已帶動118個貧困戶增收脫貧。“過去掙錢,靠開荒開到天邊邊,種地種到山尖尖。現在,上山不砍樹,照樣能致富。”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方元澤說。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岳西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余巧萍說,通過推行黨建責任清單,傳遞了壓力,激發了動力,增添了活力,有助于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岳西從洼地升起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孫忠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