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安徽省紀委官網上刊登了池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晁新的署名文章《紀檢人手記:一份沉重的答卷》。文章中,晁新提到石臺縣林業系統的腐敗窩案。
池州下轄的石臺縣地處皖南邊陲,屬于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而林業是其“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重頭戲。十幾年間,該縣分管林業的副縣長換了3任,縣林業局長調整了4個,其中一家國有林場卻出現十幾年沒有做過賬的情況。紀委介入后,石臺縣僅有的三個國有林場“一把手”全軍覆沒,皆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以下為全文:
2015年12月底的一天,石臺縣有關負責同志找到我,專門就案件查辦情況向我匯報。
經過2個多月的調查取證,省委巡視組移交給縣里的一個問題線索,有了較為圓滿的結果。按說對問題線索進行核查,立了案,有了結果,這是好事,但拿著這份答卷,我的心情卻變得頗有些沉重。
問題線索最初反映是石臺縣國有中龍山林場的一個會計涉嫌違反財經紀律,但是辦案人員在調查中發現該林場居然自2004年以來,十幾年間沒有做過賬。如此混亂的財務管理,其中必有貓膩,在隨后的深入調查中,該林場場長胡國華一些嚴重違紀問題陸續浮出水面。10月底,縣紀委對其采取了“兩規”措施。
然而,事情到此并沒告一段落。根據行賄人戴某交待,不久仙寓山林場場長童天柱、縣林業局國有林管理股負責人查選周相繼到案。12月下旬,迫于案件查辦的壓力,黃沙坑林場場長徐新安主動到縣紀委交代有關問題。至此,石臺縣僅有的三個國有林場“一把手”全軍覆沒,全部都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石臺縣地處皖南邊陲,人口只有12萬,屬于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相對落后,但生態環境好,和安徽的兩大名山“九華山”、“黃山”接壤,森林覆蓋率高達到80%以上,林業是其“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的重頭戲。在這樣的背景下,林業系統卻發生這樣的腐敗窩案,值得我們深思呀!
胡國華等人作為國有林場場長,本應是“護林者”,卻變成“蛀木蟲”,長期收受木材采購商、采伐權委托拍賣公司的財物,屢次違規套取項目資金設立“小金庫”,甚至頂風作案,被調查處理期間仍然收受賄賂,他們是何其膽大妄為?
十幾年間,該縣分管林業的副縣長換了3任,縣林業局長調整了4個,卻疏于對基層的黨風廉政建設督促指導,三家國有林場財務從未進行過審計,以致長期不做帳這樣的低級錯誤,直至案發都沒察覺,他們落實主體責任的擔當精神何在?
據了解,反映有關問題的信訪多次遞送至市、縣林業主管部門以及紀檢監察機關,但都沒有引起重視,或按照一般問題進行處理,或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聽之任之,放任不管,他們履行監督責任的行動又體現在哪里?
由此可見,我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基層依然薄弱,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依然突出,一些基層黨員干部黨紀國法意識淡薄,一些重要制度得不到落實執行,一些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流于形式等等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全會上指出,相對于遠在天邊的“老虎”,群眾對近在眼前嗡嗡亂叫“蠅貪”的感受更為真切。“蠅貪”泛濫,其害如“虎”,必須重拳懲治,真正把反腐觸角延伸到基層。
同時,我們還要認真剖析,敲響警鐘,舉一反三,引以為戒。于是,我要求宣傳部門立即著手編寫案例剖析,題目我也一并布置了,就叫《三個國有林場全軍覆沒的啟示》。(作者系池州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晁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