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縣退伍軍人劉保國,40余年如一日做好事,幫助貧困老人、搶救車禍傷員、收養棄嬰,用行動詮釋著新時期的雷鋒精神,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渦陽活雷鋒”。
2012年,劉保國被評為“中國好人”。
2012年,劉保國入選“中國好人”
下崗再創業,“愛心飯店”幫助困難人
劉保國1984年在南京入伍,在部隊任汽車修理工,1988年退伍后被安置到渦陽縣一家大理石廠,多年后該廠倒閉,劉保國便和同樣下崗的妻子,在渦陽縣星園街道馬寨社區擺起了小吃攤,維持生計。
因社區轄區內有家醫院,來看病的人很多,家庭有困難的老人來吃飯,劉保國都分文不收。“看到困難老人,我就想伸出援助之手,可自己能力有限,想來想去,免費送餐最可行,也符合老人的需要。”劉保國說。
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劉保國還會幫助拿藥,修理拐杖和輪椅等。漸漸地,劉保國的小吃部被當地群眾稱為“愛心飯店”。
劉保國長年累月幫助他人,妻子田秀芳曾經很不理解。“咱們掙錢也很辛苦,都幫助了別人,自己咋辦呢?”聽到妻子的埋怨,劉保國笑道:“別人有困難咱盡力幫,等咱有困難的時候也會有人幫。”
如今,劉保國的“愛心飯店”已堅持給困難老人送餐40余年。“只要他人有需要,我就一直堅持下去。”劉保國說。
危難伸援手,遇車禍及時救助傷者
1999年春,劉保國家附近的農科所門前發生一起車禍。一輛機動三輪車側翻,駕駛員左腿卡到車輪里,鮮血直流。劉保國見狀,跑到300米開外的省道立交橋附近攔下一輛機動三輪車,把傷者抱上車,送往10里外的縣人民醫院搶救。
由于當時男子已昏迷,聯系不到其家人,劉保國墊付了手術費并在手術單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使手術得以及時進行。
2012年3月25日,律師高傳祥開完庭,剛出門就被一輛出租車撞倒,昏迷不醒。路過的劉保國見狀,立即送傷者來到醫院,并同樣墊付了醫藥費。提起此事,高傳祥依然滿心感激。
劉保國說,多年來,他遇到過多次類似的事情,每次他都會及時救助,從沒有考慮過會被別人當成肇事者。幫別人墊付醫藥費,也從沒考慮過傷者會不會還錢。
“還不還都無所謂,不還錢說明他家里有困難,就算我捐助了,況且那些錢還救了人命,花得值。”劉保國說。
收養棄嬰,不離不棄勝似親生
2005年6月,劉保國和妻子到縣醫院辦事,看到二樓門診室的椅子上有一個男嬰在大聲哭泣。據周圍人說,孩子已放在這里二三天了。劉保國讓妻子拿來水給孩子喝,孩子一下將一杯水全喝了。
隨后,劉保國就和妻子商量說:“咱抱走吧!咋著也是一條命啊!”當時妻子很不樂意,畢竟家里已經有兩個孩子了,負擔不輕。但妻子知道丈夫的為人,最后還是同意把孩子抱回了家。
到家后,劉保國為孩子洗了個澡,又買來了紙尿褲。這一天,劉保國把男嬰抱在懷里,一夜沒合眼。第二天一早,劉保國把孩子抱到渦陽縣人民醫院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孩子被診斷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同時伴有肺動脈高壓。劉保國帶孩子先后到合肥、蚌埠、南京等地看病,花費了10余萬元。幸運的是,孩子病漸漸痊愈,劉保國還在縣民政局辦理了領養手續。如今,孩子在劉保國夫妻倆的照顧下,走進了校園,現在已是一名優秀的中學生。
資助貧困家庭、為困難群眾介紹工作、救助走失女子……劉保國做的好事還有很多,他說,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做好事不是為了給誰看,而是要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最崇拜的人就是雷鋒,最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劉保國說,他會盡己所能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