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清晨,天色剛亮,37歲的徐燕駕駛著車,從合肥肥東縣一路駛向南京。
副駕駛位置上,同樣37歲的陳美玲帶著幾分緊張與堅定。她們此行,不是旅游,也不是探親,而是為了完成一場與生命賽跑的救援——跨越150多公里,去為一位素未謀面的患者獻血。
緊急的呼喚
“7點半出發,路上想的都是快點到?!毙煅嗷貞?。自駕抵達南京后,她們顧不上休整,直接奔向江蘇省人民醫院。幾小時后,兩袋共計600毫升的全血從她們的臂彎流向血袋,隨后被緊急送往ICU,為一條生命續上希望。
這場奔赴,源于9月23日的一條消息。
“胃部動脈破裂,患者嘔血3000多毫升,急需血液支持!”肥東縣陽光志愿服務協會“三獻”(獻血、獻造血干細胞、獻器官)小分隊的微信群里,傳來一位汪姓家屬的求助。
消息一出,群里瞬間炸開?!罢l符合條件?誰能去?”不到半個小時,徐燕報了名。隨后,她又打電話給陳美玲:“要不要一起?”陳美玲沒猶豫,立刻答應。
“那一刻沒想太多,就是覺得人命關天?!标惷懒嵴f。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醫護團隊為患者連續嘗試了多種止血措施,卻因出血量過大仍難以穩定病情。血液的到來,成為關鍵一環。
她們的日常
事實上,這并不是兩人第一次獻血。
徐燕,平日里住在合肥瑤海區。她從2015年開始獻血,“看到獻血車就會想停下來?!痹谒磥?,獻血是生活里的一部分,“沒什么驚天動地,就是習慣了,能幫人就幫?!?/span>
她笑說,身邊不少朋友也是“獻血達人”,有時還會相約組團去。
“這次就是想著,開車帶上陳美玲一起?!毙煅嗾Z氣輕描淡寫,但那份自然背后,卻是長期的堅持。
陳美玲的故事同樣質樸。她老家在安慶,2011年便在合肥第一次獻血。
“以前開貨車跑長途,覺得自己身體好,就想能不能做點對別人有用的事?!比缃?,她在合肥定居,獻血依舊是生活的一部分。“昨天在群里看到信息,正好徐燕喊我,就跟著一塊兒去了?!?/span>
她們的敘述都很平實,但那份“順其自然”,正是志愿精神最打動人的地方。
血液的溫度
“當血袋被拿走的那一刻,心里會突然覺得很安穩?!毙煅嗾f。她清楚地記得,那袋血液的紅色,透過塑料袋泛著光。
在南京的采血點,醫護人員為兩人做了血型和健康檢查,隨后進行采血。300毫升、再300毫升,兩袋血液被迅速轉運,送到醫院搶救室。
“那一刻突然覺得,原來我們做的,真的是跟一條生命連接在一起?!标惷懒峄貞洉r,聲音低了些。
有些感動并非轟轟烈烈,而是悄然落地。比如在回程的路上,兩人雖然疲憊,卻都沒多說什么,只是望著窗外發呆。南京到合肥的高速公路上,秋日的樹影掠過,像是為這場救援寫下的無聲注腳。
城市的回應
在肥東縣陽光志愿服務協會,像徐燕和陳美玲這樣的“三獻”志愿者并不少見。
肥東縣陽光志愿服務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楊璐告訴記者,這支小分隊平日里經常組織獻血活動,群里一旦有緊急求助,往往會第一時間有人響應。
“其實大家都是普通人,有的開出租車,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個體戶。但遇到事情,大家都會主動站出來?!睏铊凑f。
回到合肥后,徐燕和陳美玲各自恢復了日常生活。孩子的功課、工作的瑣事、家里的柴米油鹽,都如常進行。提及南京的那一日,她們并不覺得自己做了什么“大事”。
“就是小事?!毙煅嘁琅f這樣總結。
但對于病床上的病人和他的家人,那600毫升血液意味著重生的可能。對于這座城市,那一程150公里的跨城奔赴,則折射出平凡人身上的非凡溫度。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