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萬米高空,乘客忽然暈倒,來自安徽的兩名醫生迅速判斷,精準施救,讓患者轉危為安。昨日記者獲悉,兩位醫生是安徽大二附院的李飛、龐小溪。
據介紹,當日,安醫大二附院核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飛和住院醫師龐小溪,在成都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放射性藥物與標記化合物會議后返回合肥。不料,他們乘坐的國航CA4473次航班起飛后40分鐘左右,乘務員忽然通過廣播求助稱,一名乘客突然在飛機后艙發生暈厥,詢問客艙內是否有醫務人員。因為當時飛機正處于航程途中,在近萬米高空,如果沒有專業的評估和救助,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聽到廣播后,李飛、龐小溪兩名醫生立即響應,迅速趕到患者身邊進行緊急救援。
據悉,事發時發病的中年男性乘客于幾分鐘前自行離開座位,走向機艙尾部,在機艙后廚突然暈倒。李飛和龐小溪趕到時,患者已被移至乘務員座椅上,當時患者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四肢濕冷,反復大聲呼喊后均無應答。李飛當即請乘務人員協助,解開患者衣領,并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頸部展開,以便保持呼吸道通暢和防止誤吸,由于座位空間狹小,李飛和龐小溪合力將患者移動平臥于機艙地面,積極準備隨時對其進行心肺復蘇。
經緊張有序的處置,患者意識逐漸恢復,抬手指了一下自己胸前位置后仍然閉目不答。由于沒有同行人員,醫生現場很難了解這位患者的病史和發病前狀況。結合患者癥狀及體征,李飛和龐小溪判斷其心肌缺血可能性較大,根據經驗,他們隨即建議尋求含服硝酸甘油給予治療。
然而航班應急藥箱中沒有配備硝酸甘油,而患者隨身物品中也沒有發現。幸運的是,機上一位乘客聞訊后主動提供了其攜帶的硝酸甘油。李飛和龐小溪拿到藥品快速核驗后,立即為患者服下,很快,患者癥狀開始出現緩解,意識也逐漸清晰,并且能夠與醫生和乘務人員進行交流。在隨后的飛行途中,李飛和龐小溪一直守護在患者身邊,確保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直至飛機降落時,空乘要求所有人員全部回到座位,兩名醫生才離開。
據了解,該名乘客確系心肌缺血引發的暈厥,若沒有及時妥當處置,很可能引發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后果不堪設想。李飛和龐小溪表示,此次“高空救援”,他們只是盡了醫生的天職,遇到類似的狀況醫生都會積極響應,盡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