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義,1964年3月成為一名鄉村教師,在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老廟鎮李土橋村馬莊小學這個偏遠小學教書育人,一干就是40年。2004年退休前擔任馬莊小學校長職務。現任李土橋村老年協會會長。他大公無私、道德高尚、心胸寬闊、和藹善良、樂善好施。他為老年人、為老齡事業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一次次善舉,令人佩服、受人贊揚。
創辦協會為相鄰,搭建平臺為老人
范成義同志年輕時,在當地創辦一所五年制小學,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為當地教育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干群們都夸獎他是一位好老師、好校長。現在雖然退休了,但仍發揮他的晚年余熱,在他的倡議下于2015年4月21日創辦了老廟鎮第一所村級老年協會。在創辦村級老年協會前,潁東區西藍花種植有限公司,曾經以月薪3000多元的工資聘任他,被他毅然回絕。為了創辦老年協會,范成義不僅捐款2000余元買了桌椅、板凳和音響,還把自家文件柜、茶幾、鐘表、木門等捐給協會使用。他總是不分晝夜地忙碌于協會工作,找房屋、布置教室、購買用具、整理活動場地、安裝太陽能燈等。為了讓老人們學有興趣、學有規律、學有信心,從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扎下傳統文化孝老愛親的美德根基,范成義親自編寫“健康歌”和“十唱老年協會好”之歌,教他們學唱排練。他利用每周二、周四、周六上午的時間,給學員們傳授健康保健知識,解讀《弟子規》、《孝經》等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老人都能做到了不講臟話、不罵人、對人有禮貌,在全村乃至全鎮初步形成了人人“互敬、互愛”的良好民風。
一心一意做善事,好事善事幫相鄰
范老師不僅一心為公,更講仁義道德,樂善好施。夏天,他看到協會的老人們撓癢困難,扇風扇怕受涼,他親自進城,用自己的錢為協會的全體成員購買撓癢耙、扇子。冬天到了,他得知老年人洗澡困難,就騎上自己的三輪車帶他們去十幾里外的胡集澡堂洗澡。洗澡時,總是不停的提醒他們小心地滑、別摔倒,還親自幫助他們搓背。洗完澡后又請他們在街上吃飯。大家夸他是一位熱心人、好心人,可他總是笑著說,“我每月能領退休金,生活上比你們好些,我不喝酒也不吸煙,更不賭博,省的錢夠你們洗澡、吃飯用了,就等于我和你們打撲克輸了”。
2016年12月,范老師被評為“潁東好人”,從區里開表彰會一回來他就把區里獎勵他的1000元獎金全部捐給了村里困難的老人肖翠英、吳標、楊明國等人。2017年3月,范老師主動擔任了本村的保潔工,并把其收入全部用于村老年協會的活動開支。每逢節日,范成義從不忘記孝敬老人,端午節為老廟鎮敬老院老人跳廣場舞,重陽節為本村老人送棉被、棉衣,春節為五保戶老人、空巢老人送棉被、米面、餃子。從2019年8月起,捐款為全村困難老人、孤寡老人每天送飯(可吃兩頓)。
創新思路增收入,助力協會謀發展
為提升老年朋友在老年協會的凝聚力,增強老年協會的發展潛力和生機,范成義登門拜訪三十里鋪編織老人耿蓮學習編織,并把有能力的老年人組織起來搞花籃編織產業,增加老年人收入。編織人員可每天編織出6-7個花籃,月平均工資可達3000元以上。范成義指著編織的產品說:“我們搞老年產業,主要是解決老年活動經費問題,一部分錢作為工酬,大部分錢捐給了孝善理事會,用于老年活動開支。”
黨的教導記心間,奮戰疫情第一線
2020年2月全國疫情爆發,為了不讓疫情漫延,保住人民生命安全,村里所有交通路口全部封閉,并設立卡點。范成義立即組織孝善村老年協會領導班子開會,說明防疫的重要性,并帶頭捐款500元,在他的帶動下,領導班子共捐款3200元,每天給各個卡點送去可口的飯菜,讓卡點工作人員安心站好崗。疫情好轉一點后,范成義就把為8位老人每日送飯的任務擔當起來,無論刮風下雨從不間斷。每次送飯時,都給老人打掃室內外、清潔衛生、洗衣服洗被子、理發。91歲的老人舒鳳玉說:“范成義是大善人,他帶領孝善村工作人員,讓我們這無助的老人越活越年輕,不然的話早都見鬼去了”。
范成義不僅是當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行者,也是為老服務的帶頭人,他的事跡得到了新華網、人民網及當地數十家媒體的宣傳報道,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也鞭策他更加努力做好以后的為老服務工作。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