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撲,人間有愛。連日來,江淮大地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基層干部、公安民警、人民教師、志愿者……舍小家、顧大家,戰疫情、勇擔當,勾勒了一幅幅“橄欖綠”“天使白”“守護藍”“志愿紅”的抗疫動人畫卷,他們是一群最美逆行者。
“疫”情戰場,我們絕不褪色
陽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時節,疫情又在全國突然蔓延開來,且波及眾多省份,疫情陰霾再次籠罩在人們的心頭。
疫情當前,逆行不退。一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也在省城合肥悄然打響:“黨員在一線”“黨員沖在前”成為響徹合肥上空最最激越的號角;“到社區去”“到群眾中去”成為潮起黨員干部胸中最最澎拜的聲音。
黨有召喚,我有行動。3月15日那天,合肥市衛健委黨委發出志愿參加疫情防控的倡議。曾是武警安徽總隊醫院的一名軍人、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張璐明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與遠在蕪湖工作的丈夫電話商量,得到同是醫生丈夫的支持后,立刻報名申請,并將11歲的孩子托付給父母照看。在申請志愿書上,她寫道:“疫情戰場,我依然是一名戰士,退役但絕不褪色,在這個緊急時刻,我要戰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3月17號晨,接到通知的張璐明被分配到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負責學院大門出入口疫情防控。高校師生人數多,疫情防控風險高、難度大。她的主要任務是核對離校學生請假手續,核查入校人員出入證,核驗所有人員健康碼、行程碼和體溫檢測。
陽春三月倒春寒,仿佛讓人又回到嚴寒的冬季,穿上羽絨服的張璐明,伴隨著綿綿細雨早早來到學院大門口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18日早上七八點是上班高峰期,大門口很快排成了兩條“長龍”,左邊一條是人流隊,右邊一條是小車隊。風越刮越大,雨也越下越大。雨點落在水泥地面上,濺起朵朵水花,打濕了褲腳??s在雨傘里排隊的師生,有的凍得直打哆嗦,有的開始不耐煩地催促。
為保證大家有序安全地進入校園,張璐明和她的同事一邊維持秩序,一邊提醒大家保持距離、帶好口罩并快速核驗“雙碼”、檢測體溫。當忙活完這一陣子后,站在雨中的她,頭發、鞋和褲子早已被雨水淋透,雙手也凍得通紅冰涼……
“老馬,緊急任務,趕緊過來?!?月8日下午五點左右,安慶市迎江區宜城路街道南水回族社區第三網格網格員、退役軍人馬國慶在接到一個電話后,立即向社居委跑去。
3月8日以來,馬國慶肩戴志愿者袖章,一會充當社區安保員,手持大喇叭在核酸檢測現場維護秩序;一會又是快遞員,為核酸檢測現場運送各類物資;有時還是數據收集員,在電腦前收集各類數據信息……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我是一名普通市民,更是一名退役軍人。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出現在哪里?!瘪R國慶對社居委的領導如是說。
布置核酸采樣點、組織村民有序采樣、匯總數據及時反饋、啟動全員核酸檢測信息化錄入……3月8日以來,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虎山村黨總支書記、退役軍人吳衛始終奔波忙碌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疫情防控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擔當。作為村黨總支書記,又是一名退役軍人,必須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面對突發疫情,安慶市2000余名退役軍人沖在抗疫一線,積極參與所在村(社區)的核酸檢測、消毒、運輸等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全市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成立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674支,招募隊員3290人,與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并肩作戰。
“疫”路同行,我們沖在一線
從3月7日晚開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24小時待命,連續奮戰。對于隔離人員而言,他們既是醫務人員,更是心理疏導員、防疫消殺員、派送員、清理員……在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在第一線。
今年50歲的潘曉泉是安慶市宜秀區一名長期駐守隔離點的醫務人員,負責隔離人員信息登記、日常協調、人員調度、管理和各方面銜接等工作。
3月7日晚開始,陸續有隔離人員被轉運至該隔離點。到3月9日,已有82名隔離人員入住,加上隔離點原有的從外地返宜的18名隔離人員,100間隔離房間全部住滿。
登記人員信息、處理上報數據、管理銜接任務……潘曉泉緊鑼密鼓地做完這些工作后,又馬不停蹄地指導其他備用隔離點的“三區兩通道”建設、人員規范操作、設施設備以及物資配備、后勤保障等工作,以確保備用隔離點快速改造成符合條件的隔離點。為此,他又忙了三天三夜沒合眼。
“作為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沒有退縮和恐懼。工作雖然辛苦,但心里無怨也無悔?!迸藭匀f。
3月27日上午9時左右,筆者在滬武高速采石磯出入口看到,公路查驗點被硬核劃分成三個防疫功能區:第一個是掃碼查驗區,車輛駛近時,“小碼哥”們舉著行程碼牌子來到各入馬司機面前,助其“不下車”“不離車”完成第一步查驗手續;第二個是抗原檢測區域,針對重點人群,入匝道后完成抗原檢測;第三個是核酸檢測區域,所有入馬人員必須實行“落地檢”。
當天上午,滬武高速采石磯公路查驗點秩序井然:6個出口匝道全部開通,貨車、轎車分匝道通行;來自馬鞍山經開區、馬鞍山交警開發區大隊、馬鞍山市交運局等多個部門的40多名駐守人員不停忙碌,引導車輛、協助查驗。其中,一個個全副武裝舉著印有大號“二維碼”牌子的“小碼哥”們格外引人注目。
“師傅,不用熄火不用下車,掃個碼,亮個碼,我看下。”“小碼哥”張韜根據司機的行程碼判斷其屬于重點人群,為其張貼了藍色核酸檢測貼紙,需“雙檢”,紅色則只需核酸檢測。
為節省時間,更好地服務入馬貨車司機,張韜和其他“小碼哥”們干脆將紅藍色核酸檢測貼紙提前粘貼在防護服外面,以便快速完成第一關查驗手續,全力筑牢交通運輸的“第一道防線”。
李克彬是鳳臺縣疾控中心一位工作40余年、黨齡30年的老同志。在面臨即將退休、骨折傷還沒有完全治愈的情況下,毅然接受組織安排奔赴吉林防控一線。
吉林省入境航空口岸也是我省目前外防輸入的主戰場之一。為了更好地完成入境航空口岸的防控工作,兩個月來,李克彬緊抓入境涉皖人員情況摸排、信息采集、匯總、上報、服務保障等節點流程;及時匯總涉皖人員信息,分享工作經驗,健全涉皖人員信息跟蹤表,全覆蓋、全鏈條、無縫隙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以堅守的精神和逆行的勇氣,守護好入境來皖的第一道抗疫線。
“疫”情突襲,我們聞“令”而動
3月8日,安慶市通報1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全城立即行動,開展核酸檢測工作。一夜間,從全省共抽調1496人、移動檢測車17輛、移動檢測方艙5個前往安慶支援核酸采樣檢測。
“啊、啊,小朋友張大嘴巴,不要害怕,很快就好了?!蓖砩?0時,在安慶經開區逸泉灣小區核酸采樣點,來自太和縣中醫院重癥醫學科的護士楊伍正在忙碌著。這是楊伍第三次外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大家挺一挺,都會過去的?!彼呀涍B續工作4小時,眼罩上沾滿了霧水。聲音輕柔,卻充滿力量。
小到垃圾袋、大到防護服,還有方便面、火腿腸,楊伍所在的太和縣中醫院支援醫療隊備足了“兵器”“糧草”。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疫情面前,我們必須要高效率開展工作?!痹撫t療隊領隊,從醫已有20余年的肺病科主任醫師吳瑞額頭上滿是深淺不一的“壓痕”,采樣點搭起來后,他第一個穿上防護服,一干就是三個多小時。
從北到南,太和縣中醫院支援醫療隊幾乎橫跨了整個安徽省,歷時6個小時到達安慶,40名隊員顧不上休整,第一時間分配任務和物資,馬不停蹄趕往各個社區核酸采樣點。
“這是我第一次來安慶,以前只是在書里讀過安慶的故事,這是一個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美的好地方,我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慶能夠盡早恢復往日的平安和繁榮。”吳瑞說。
一場疫情,多地攜手,全力出擊,共同戰“疫”。
3月13日晚,遠在200多公里外的路媛媛和同事王克梅,正在六安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值夜班。
當晚11點,突然接到醫院電話,她被緊急抽調支援馬鞍山。“與臨時趕來換班的同事做了交接,14日凌晨回家,簡單收拾幾件換洗衣服,2點多就趕到市疾控中心集體乘車?!甭锋骆抡f,為一歲的孩子掖了掖被子,跟家人簡單交代后,就匆匆離開來到馬鞍山。
“你這一組先去吃飯?!薄班?,好的?!?月22日傍晚5點半,正在銅陵市義安區天潤嘉城小區內為居民進行第五輪核酸采樣的阜陽援銅護士李雨潼接到社區工作人員就餐通知。
為不影響核酸采樣進度,李雨潼只能和同事輪換吃飯。在脫下防護服、面罩、口罩,雙手消毒后,李雨潼重新戴上一副干凈口罩,來到附近一間臨時用餐場所。
李雨潼是太和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今年是她在護理崗位工作的第8個年頭。一周前,她和阜陽援銅核酸檢測醫療隊119名隊員一同來到銅陵市義安區。此前,她和隊友們剛完成在安慶的抗疫任務,回家僅休整了三夜后又奔赴銅陵。在銅陵,李雨潼已經參加了三輪的核酸采樣。
因為疫情,第一次來銅陵的李雨潼無暇欣賞銅陵這座小城,她希望疫情過后再來銅陵走走,好好領略一下銅陵的美景、美食和人。
“疫”線有我,我們“青”盡全力
3月伊始,蕪湖市周邊地區(銅陵、馬鞍山、南京)先后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市區兩級快速啟動應急響應,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團蕪湖市委發布《防疫青年志愿者招募令》,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熱血青年積極響應。
在澛港街道柏莊社區核酸檢測點,前來參加全員核酸檢測的居民已排起長隊。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人手緊張,采樣速度較慢。在社區工作人員詢問下,核酸采集點傳來這樣的聲音“我參加過培訓,我會采樣?!眮碜园矌煷蟮那嗄曛驹刚唏橓i晟主動承擔核酸采樣任務。
下午兩點,焦紫涵正在麗城社區采樣點有序進行登記工作。在她眼中,志愿服務是一種情懷,用責任與擔當筑起抗疫防線。在登記過程中有人問道,“學妹,你們還缺人嗎?我來幫你們?!?/span>
在麗城社區參加核酸檢測的雷霽雯,發現防疫一線的學弟學妹,主動要求加入,負責信息登記。雷霽雯從高中時就開始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曾獲安師大“十佳”青年志愿者的榮譽稱號。
“去哪,什么時候?”接到通知后的王彬力只問了這兩句話,“去中南街道,馬上出發”。得到答案的她,回復到“好,我現在就準備?!北M管只有幾句樸素的對話,展現的卻是師大青年的擔當。
王彬力說:“這是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說實話,穿上的那一刻暨激動又緊張。雖然我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也想在抗疫中盡我的一點綿薄之力。”
“這是我所生活的地方,當這座城市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當挺身而出,肩負起自己的一份責任。”程嘉怡所在的是蕪湖市弋江區中南街道濱江社區長江之歌采集點,協助信息采集與秩序維護。“我看到的不僅是醫護工作者們日常工作的辛苦,更是廣大人民群眾面對疫情的沉著冷靜與團結一心。愿春暖花開,陰霾盡散”,程嘉怡說。
當晚10點,一天的工作接近尾聲。剛回到宿舍休息的駱鵬晟接到通知,安師大核酸采集點需要志愿者。他和雷霽雯一起,又參與到了第二天的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累計登記采樣近千余份,他們說:“我們的青春因志愿服務而不同。”
病毒無情人有情,美麗安徽有大愛。我相信,有了你們,最美逆行者,我們一定會戰勝這次病毒;我相信,春天來了,霧霾終將散去,春暖定會花開!
安徽加油!中國加油!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