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母親精神失常出走,家住安徽利辛縣的曉冬(化名)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而隨著爺爺的離世,年屆80歲的奶奶基本沒有能力再撫養他,家里生活陷入困頓。
2010年底,利辛縣民政部門在巡查摸排中了解到曉冬的情況后,認為曉冬屬于“監護缺失兒童”。在征求監護人和孩子的意見后,建議將孩子送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福利院為他專門制訂了養育計劃,安排老師為他做心理疏導,并為他補習功課。”去年,曉冬以優異成績考取大學。
“困境兒童保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形成民政部門牽頭,司法、財政、人社、殘聯、公安等多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安徽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張臻說。
2016年,安徽省民政廳聯合省婦兒工委、教育、財政等多部門出臺相關規范,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基本醫療康復、教育保障、監護責任落實等方面,為困境兒童分類納入保障范圍提供政策支撐。截至2018年4月底,安徽全省實際保障孤兒等困境兒童26405人,其中分散供養23978人。
今年,安徽再次提高孤兒保障標準,規定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費標準不低于900元,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每人每月不低于1300元。
目前,合肥團市委通過設計并實施“親情互動”“開心伙伴”“服務連心卡”等項目,為服刑在教在戒人員未成年子女提供幫助。
“我們探索整合原有較為分散的志愿者隊伍資源,成立統一的青少年健康成長‘社會觀護團’,并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工作制度。”合肥團市委書記童友好說,團市委還以合肥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為基礎,線上為各類青少年群體提供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困難救助等綜合服務;線下積極開展陽光行動、關愛行動、家庭教育、自護教育等活動。
合肥市教育局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列入教育事業發展“一盤棋”,切實保障留守兒童接受基礎教育權利。市教育局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投入300多萬元建立30個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基地,動員高校志愿者結對開展幫扶活動,覆蓋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6000余人。
為建立健全基層兒童福利工作者隊伍,安徽在全省鄉鎮(街道)設立兒童保護督導員1800余名,村(社區)設立兒童保護專干1.7萬余名,確保孤兒等困境兒童信息上報、動態管理、人員統計和臨時性救助工作有效開展。
【責任編輯:史洪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