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愿者團隊一起持續幫扶一名困難兒童8年,每學期1500元的生活費從未間斷;開面館立下“老人免費吃面”的“規定”,10年間為上千位老人提供免費燴面;組建志愿團隊,帶動更多人長期幫扶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近日,界首市兄弟幫扶中心志愿者協會會長楊中明獲評“阜陽好人”。記者走近曾受助于人又將溫暖傳遞的他,聽聽發生在他身上的暖心故事。
9月15日清晨,楊中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帶著新學期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物資,再次踏上了前往河南省沈丘縣的路。
這已是他們連續第8年看望當地一個特殊的女孩——正在讀五年級的璐璐(化名)。
“長高了,也更懂事了!”看到大家的到來,小姑娘靦腆地笑起來,還主動幫忙搬東西,楊中明連忙夸道。
回想起第一次見到璐璐,楊中明仍唏噓不已。那是2017年的寒冬,楊中明在沈丘縣經營一家服裝廠。一天,他偶然看到廠子附近村里有個小女孩在寒風中穿著單衣、涼鞋。一打聽才知道,女孩叫璐璐,當時只有4歲,父母離家出走,她與年近八旬的爺爺相依為命。
當時,楊中明就為女孩買來棉衣棉褲。從那以后,璐璐便成為楊中明和志愿者團隊長期幫扶對象。8年來,每學期1500元的生活費從未間斷,四季衣物準時送達,節假日他們也會前去陪伴。
最讓楊中明欣慰的是,愛的種子已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收到志愿者送來的禮物,璐璐對他們說:“我長大了也要做志愿者,像叔叔阿姨幫助我一樣去幫助別人!”
璐璐的這句話,讓在場的志愿者很是感動,也讓楊中明回想起自己從事公益的初衷。
時間回到20多年前。當時楊中明在天津街頭推著平板車賣早餐。一個雨雪交加的早晨,他正慌亂地收拾攤子時,一家家具廠的廠長推開大門,招呼他進廠避雨。“以后車子就放在廠里吧,省得你來回推。”廠長的這句話,讓楊中明感動不已。從那以后,廠子大門就為他敞開,一直持續了兩年。直到楊中明要離開天津,想“報答一下”廠長時,對方卻說:“等你有能力了,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是最好的報答。”
這句話,像一顆種子在楊中明心中生根發芽。
2011年,楊中明在界首開起燴面館,并將“老人免費吃面”當成面館“不成文的規定”。10年里,上千位老人在這里吃過免費的燴面。直到2020年,楊中明右手受重傷,無法經營燴面館。
“當時很多老人吃過一次后都不好意思再上門。”楊中明說,令他感動的是,雖然后來老人來得少了,但一些聽說此事的年輕人來店里就餐,用行動支持這份善意。
2012年,在界首市中原社區工作人員的鼓勵下,楊中明加入志愿者服務隊。清掃垃圾、清理小廣告……他每年參與公益活動30多次,累計志愿服務超過1600小時。
2017年,楊中明開始組建志愿者團隊,2019年正式注冊成立界首市兄弟幫扶中心志愿者協會,現有隊員76人。他和隊員一起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到敬老院打掃衛生、修理家具還送去生活用品;關注留守兒童,到特教學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長期幫扶10多名像璐璐一樣的困難學生。同時,協會還發起“日行一善”“每周益愛”“七彩童年”等特色項目,讓志愿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做公益收到的最美回報,不是受幫助的人說了多少聲謝謝,而是有一天他們也伸出手去幫助他人,將溫暖不停地傳遞下去。”楊中明說。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