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安徽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的同時,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在今天上午舉辦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副局長趙金寶說。
安徽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由一系列重要數據作為重要支撐。安徽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占全國比重由2015年的3.5%提高到2019年的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4%,占全國比重由3.7%提高到4.3%。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9%,占全國比重由1.2%提高到1.5%。財政收入年均增長9.2%,占全國比重由2.6%提高到3%。
高質量發展賽道上,每個省份都在鉚足勁、爭上游,在這一態勢下,安徽不僅經濟總量排位提升至前十名左右,在全國總盤子的份額也在上升,這是實力提升的“硬核”指標。
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安徽在不同行業領域涌現出一批全國名列前茅發展“優等生”,更是新階段安徽綜合實力的最佳代言人。
2019年糧食產量居全國第4位,肉類產量居全國第8位
資料圖(來源:視覺安徽)
無農不穩,“三農”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安徽是農業大省,“十三五”期間,始終把守護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糧食產量連年豐收,連續5年穩定在800億斤左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15年的71.6%提高到2019年的80%。在肉類供應出現較大波動的態勢下,全省肉類產量保持全國前列,牧業和漁業產值比重由39.2%提高到41.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長6.5%,為滿足城鄉居民需求、穩定市場供應作出積極貢獻。
2019年家用電冰箱、洗衣機產量均居全國第1位,空調、彩電均居第2位
資料圖(來源:視覺安徽)
“十三五”期間,安徽作為新興工業大省的地位持續鞏固、優勢更加明顯。先進制造業快速壯大,裝備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43.5%提升至4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增加2000多家。工業經濟質量效益持續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由4.8%提高到5.8%、資產負債率由57.7%下降到56.5%。企業經營成本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成本由87.7元降至85.3元。
隨著結構優化、效益提升,規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增加,創造財富能力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由30.9萬元/人提高到32.4萬元/人,帶動全省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015年5.5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8.5萬元/人,年均增長7.9%。
受此支撐,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與全國差距明顯縮小。人均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3.9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5.8萬元,相當于全國比例由77.6%提高到8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萬元增加到2.6萬元,相當于全國比例由83.6%提高到86%。
微型計算機產量居第5位,集成電路產量居全國第8位
資料圖(來源:視覺安徽)
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的發展。新經濟成為“十三五”安徽經濟實力上臺階、大躍升的重要引擎。
“十三五”以來,安徽高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由2015年的17.6%、49.8%、58%提高到2019年的27.8%、72.1%、7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項目數由2015年的1.7萬項增加到2019年的2.8萬項,年均增長13%;新產品銷售收入由5882.2億元增加到9698.6億元,年均增長13.3%。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由2015年的477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973.1億元,年均增長42.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4.3%提高到11%。
創新創業創造活力涌流。安徽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兩萬億,2019年達22421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60.4%、比2015年提高2.9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由2015年的136.2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79.4億美元,年均增長7.1%;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由2015年的896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2537億元,年均增長8.7%。新登記市場主體4年累計突破300萬戶;凈增規模以上企業6778戶,到2019年末規模以上企業達4.3萬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成為驅動安徽高質量發展不竭的動力源泉。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