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推動綠色崛起精準指導、精準擘畫,是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根本遵循。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胸懷“國之大者”,厚植生態優勢,創新生態價值轉化實現機制,全面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綠色崛起,把生態顏值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發展價值。
擦亮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桂林擁有得天獨厚的漓江山水生態景觀資源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廣西堅持把漓江保護治理作為“國之大者”的系統工程,以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有效支撐漓江保護治理,以最美漓江涵養世界級旅游城市內涵,推動桂林山水保護提升系統性、增強協同性、體現現代性。應用“區塊鏈+人工智能(AI)”技術,開展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構建數字漓江保護利用體系,打造國內江河綜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級生態環境保護樣板,呵護好“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廣西處處是桂林,全區不斷厚植生態優勢,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生態質量指數居全國第二。2022年,全區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全國排名并列第一。
角逐生態經濟發展“新賽道”。廣西推動生態環保產業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在農業、建筑、能源、消費、生產、交通等領域,賦能綠色消費、綠色建筑、智能生活、綠色金融等新業態、新模式,催生一批“零碳”產業集群,形成綠色發展澎湃動能。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和從嚴資源投入約束的前提下,廣西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山水景觀、綠色田園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創新經濟、生態旅游、健康休閑、高效農業等環境型友好產業,提高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經濟“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實現生態顏值向發展價值的轉化。打造生態資源權益交易平臺,探索建立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有償使用制度,逐步拓展排污權交易的污染物種類。創新景觀與生態資源市場化運營模式,探索建立支持生態資源轉化的綠色信貸融資擔保機制、綠色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綠色貸款貼息制度等,推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產品創新,著力推動綠色服務業高質高效發展。
樹牢推動綠色發展“指揮棒”。廣西建立生態資源資產經營管理平臺。在確權登記和自然資源核算評價基礎上,行使資源收儲評估、資產提質增效、產業導入發展、市場交易和全過程風險控制等功能。鼓勵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權益掛鉤,構建生態建設運營雙平衡機制。適時引入“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考核標準,打破地方及干部考核的GDP指標主導性,建立反映生態產品保護和開發成本的價值核算方法,建立體現市場供需關系的生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GDP+GEP”雙考核體系,探索建立綠色發展的全新考核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科技賦能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引導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機制靈活、互惠高效的綠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國內優勢科技資源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廣西綠色技術轉移中心、綠色技術銀行的市場化建設,提升科技支撐綠色發展能力和水平。
(作者:陸鵬,系廣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西區委黨校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