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高揚,才能信心萬丈、步履鏗鏘。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前進方向感無比篤定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找準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助力新疆向著更廣闊的天地奮楫前行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新疆的高質量發展就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走進新時代的新疆,一睹壯闊與遼遠,究思燦爛與輝煌。
從人均口糧不足200公斤到糧食單產躍居全國第一,地區生產總值從1955年的12.31億元到2024年突破2萬億元……歷史性的飛躍,鐫刻在天山南北活躍的創造中,書寫在各族兒女的美好生活中。
“新疆70年的滄桑巨變,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一個生動縮影。”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主題成就展時指出。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從春風不度的喟嘆,到情暖天山的寫照,站在歷史的峰巒,更能理解其中的歷史必然、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旗幟高揚,才能信心萬丈、步履鏗鏘。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前進方向感無比篤定。
20世紀50年代,家住于田縣的庫爾班·吐魯木大叔渴盼“騎著毛驢上北京”。現如今,于田萬方機場通航,航班暢達八方。新時代的新疆進入發展最好、變化最大的時期,幸福之花處處綻放。
向新而行,無限“風光”,世界首條±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跨越山河,新疆“綠電”點亮長三角燈火,僅需0.01秒。
綠色發展,無懼風沙,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被3046公里綠色防護帶“鎖”住,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
鄉村全面振興,“無中生有”,尼勒克縣的虹鱒魚、麥蓋提縣的澳洲淡水龍蝦、阿克蘇市的南美白對蝦打響品牌,催生富民產業。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全面振興,這些年,黨的好政策就像甜蜜的葡萄,一串接一串。”群眾樸素的話語,印證幸福圖景背后的密碼:“實踐證明,我們黨確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完全正確的,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是科學有效的,必須長期堅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胸懷全局,才能舉棋若定、乘勢而上。從邊疆到樞紐,從腹地到前沿,“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發展方位感無比清晰。
“一年一千億”的躍升,折射“口袋底”向“橋頭堡”的蛻變。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讓新疆手握“金鑰匙”。2022年、2023年、2024年,新疆貨物進出口額分別跨越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大關,一年一個大臺階。
“追風逐日”的行進,映照科技創新端牢能源飯碗的堅韌。首個“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塔里木油田萬米超深鉆井刷新亞洲紀錄,太陽能產業技術領跑全國,超低風速風機技術國際領先,能源資源戰略保障作用更加凸顯。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找準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助力新疆向著更廣闊的天地奮楫前行。
守望相助,才能合力攻堅、行穩致遠。“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從燕趙大地到莽莽昆侖,距離很遠,心卻很近。二十余載,一批又一批河北保定學院的畢業生,扎根塔克拉瑪干沙漠深處的新疆且末縣,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扎根邊疆、點燃夢想的,又何止是教育領域。
鹽堿地里養出“海鮮”,沙海中跑出“鋼鐵巨龍”,貧瘠荒漠變身致富綠洲,戈壁油田崛起“算力新城”,邊遠山村有了“帶不走”的醫療隊……越來越多援疆人才,帶著專業知識、先進理念和赤誠的心,與新疆各族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譜寫出一曲情更深、意更濃的“民族團結一家親”時代新歌。
對口支援新疆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促進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新疆的高質量發展就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
又到了石榴成熟的季節。“千房同膜,千子如一”,這是石榴的特色,更是高擎一面旗、全國一盤棋、民族一家親的模樣。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各族人民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昂首闊步走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6日 05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