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宏偉藍圖,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這六個關鍵詞承載著億萬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宏偉目標從規劃走向落地,核心在人,關鍵在隊伍。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城市工作隊伍,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黨建引領,正是鍛造這支“硬核力量”的根本保證,為隊伍注入堅定信念、明確前進坐標、激發深層動力,確保城市發展始終沿著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航道堅定前行。
筑牢“為誰建城”的政治靈魂,校準城市發展根本立場。城市工作紛繁復雜,高樓大廈與背街小巷交織,宏大規劃與細微民生并存。面對這種復雜性,其核心指向必須清晰而堅定——一切為了人民福祉,這是城市發展最深沉、最根本的政治靈魂。黨的全面領導,首要任務就是確保城市工作隊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站穩“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根本立場。黨建引領的核心要義,在于引導隊伍深刻領悟并踐行這一本質屬性,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理念轉化為行動自覺。這意味著必須堅決摒棄那些重“顯績”輕“潛績”、重“面子”輕“里子”的迷思,杜絕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從規劃藍圖的前瞻考量,到建設施工的精細操作,再到日常管理的貼心服務,都需要時刻叩問“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命題。將人民的需求、感受和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發展的航向才不會在喧囂中迷失,寶貴的公共資源才能精準滴灌到民生的“干渴之地”,隊伍的智慧與汗水才能凝聚成提升人民幸福感的磅礴力量。
錘煉“善解難題”的實戰本領,鍛造城市治理專業力量。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每一項任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都對城市工作隊伍的專業素養和實戰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黨建引領隊伍能力提升,其核心價值在于將黨的強大組織優勢、動員優勢、資源整合優勢,高效轉化為隊伍破解現實難題、駕馭復雜局面的實戰效能。無論是歷史街區的有機更新在保護文脈與改善民生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還是智慧韌性城市建設有效整合數據資源、預判風險挑戰、實現平急轉換,或是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精準對接千家萬戶的差異化需求,都離不開“繡花”般的精細功夫和“庖丁解牛”般的精準操作能力。黨建引領應成為隊伍專業成長的“練兵場”。通過搭建學習平臺、強化實踐鍛煉、推動跨領域交流,引導隊伍系統學習掌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治理的客觀規律,熟練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治理“新工具”“新語言”。更關鍵的是,要推動隊伍將宏觀政策要求、上級決策部署,創造性、精準性地轉化為解決具體問題的“施工圖”和“操作法”。
營造“實干爭先”的奮斗生態,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黨建引領激發隊伍活力,其最終落腳點是營造一個風清氣正、鼓勵探索、支持擔當、寬容失誤的干事創業生態環境。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是根本前提,必須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杜絕“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虛浮之風。隊伍的精氣神需要正向激勵來滋養和引導,關鍵在于建立注重實際成效、聚焦群眾口碑的工作導向和激勵機制。要把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城市發展中關鍵瓶頸問題的有效解決,作為衡量工作優劣的核心標尺。讓“群眾滿意”成為最響亮的掌聲,讓“問題解決”成為最硬核的勛章,引導隊伍把心思和精力真正聚焦到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實際價值上來。旗幟鮮明地為那些勇于擔當、銳意創新的干部撐腰鼓勁至關重要。建立健全清晰的權責邊界和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明確在推動改革創新、破解歷史遺留問題、應對突發事件等過程中,出于公心、符合程序、未謀私利且勤勉盡責的探索性失誤,應當予以寬容和保護。要營造積極向上、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讓那些在城市更新一線、社區治理前沿、智慧建設高地默默耕耘、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脫穎而出,讓他們的故事被看見、經驗被推廣、精神被弘揚。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