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蚌埠社工讓厭學少年重燃求學渴望,當滁州社工用專業方法化解家庭矛盾……這些細微處的改變,彰顯著社會工作人才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價值。我省多措并舉推動社工人才“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不僅是對一個職業群體的培育,更是為民生服務注入專業動能。
社會工作者是社會治理的"毛細血管",其專業價值在民生一線日益凸顯。從"一老一小"關愛到矛盾糾紛調解,從特殊群體幫扶到心理健康服務,17.7萬專業人才組成的隊伍,已成為創新社會治理、助力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
培育社工人才,需要制度土壤的持續滋養。首屆全省社會工作者職業技能大賽搭建競技平臺,5萬余人次受益的公益考前輔導降低職業門檻,這些舉措構成了"選育用管"的完整鏈條。尤其"傳幫帶"機制的成熟,讓專業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沉淀,為行業發展積蓄著可持續能量。
讓社工人才安心扎根,更需破解職業發展的現實瓶頸。社會工作者長期深耕民生一線,面臨職業認同、薪酬待遇、發展空間等挑戰。解決這些"后顧之憂",需要設立具體保障:既要拓寬職業上升通道,建立與能力、成效掛鉤的薪酬體系,更要通過典型選拔增強職業榮譽感。唯有讓"奉獻者"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回報,才能吸引更多人投身這份充滿人文關懷的事業。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介入",從"單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社會工作人才正成為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保障。培育好這支隊伍,讓專業力量深度融入社會肌理,必將為建設幸福安徽注入持久動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