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基層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必須精準算好基層減負“三筆賬”,以系統思維和務實舉措,確保減負工作靶心不偏、焦點不散、成效扎實。
精準研判“病理賬”,對癥下藥開好“藥方子”。“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由來已久,且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其根源在于個別黨員干部政績觀錯位、理想信念缺失。要從思想源頭入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堅決摒棄急功近利、貪大求快的浮躁心態,杜絕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偽創新”,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到關注民生實事、解決實際問題上,多做打基礎、利長遠、出實效、創實績的事。要用好用活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多到基層一線去傾聽民聲,多到問題現場去深究細研,多追溯問題的源頭刨根問底,切實把基層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努力使各項決策制定更科學、更精準、更貼合現實需要和群眾意愿,從根源上破除形式主義滋生土壤,確保減負工作藥到病除、常態長效。
精準算好“發展賬”,靶向施策揮好“指揮棒”。考核是引領基層工作的“指揮棒”,更是檢驗治理效能的“試金石”。若名目繁多、內容繁瑣,只會讓干部疲于應付、加重基層負擔。考核內容上做“減法”。統籌規范各項督查檢查考核,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制定差異化考核方案,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實績、民生改善成效、群眾滿意度等結果性指標權重,削減或取消不必要的形式化指標,推動考核從“重痕跡”轉向“重實績”。考核方式上求“創新”。探索推廣“多考合一”“多表合一”等整合模式,推動信息共享、結果互認,做到“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大力壓縮考核頻次、精簡材料,擠出形式“水分”、留住實干“干貨”,讓考核更加科學、高效。結果運用上強“激勵”。將考核結果與干部評先評優、選拔任用、職級晉升等直接掛鉤,對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干部優先重用,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嚴肅問責。真正樹立起“有為者有位”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激勵作用。
精準評估“效益賬”,久久為功吹好“四季風”。基層減負不是“一陣風”,要嚴防形式主義問題改頭換面、反彈回潮,必須筑牢長效根基,以完善的制度體系吹好基層減負“四季清風”。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及時將實踐中成熟有效的經驗做法,如權責明晰的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固化為長期遵循的制度規范,推動減負工作步入常態化、制度化軌道,確保減負成效穩得住、不反彈。聚焦服務效能提升,引入群眾評價反饋機制。將“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衡量減負成效的重要參考,通過暢通民意熱線、推行“好差評”系統、開展第三方滿意度調查等多種形式,引導工作重心從“圍著表格轉”到“圍著群眾轉”上來。切實將減負省出的時間精力,轉化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務實行動和實際成效,以群眾口碑檢驗減負成效。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