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而出現的新型工作模式,因其工作內容多樣、工作時間彈性大等優勢,吸納了大量勞動者就業。如何做好這一群體權益維護工作,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奔跑路上,處處有“家”
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手機能充電、小病有藥醫……日前,記者走進位于太湖縣主城區建設路443號的暖“新”驛站,不少騎手在此休息。“建這個站點之前,騎手沒有固定場所休息,站點建成以后,騎手能有一個地方補充開水、休息、交流,比較方便。”正倚靠在椅子小憩的騎手徐俊看到記者時說。
建設路步行街是太湖縣主城區的一條核心商業街。這里商鋪云集,騎手多聚于此。去年11月,太湖縣委社會工作部利用中國農業銀行太湖縣支行騰出的一處閑置商鋪改造建設成暖“新”驛站,為新就業群體筑起溫馨港灣。
記者現場看到,驛站雖然不大,但桌椅板凳、充電插座、洗手池等一應俱全,還擺放了圖書。據太湖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曹卉介紹,目前太湖縣已建成90座暖“新”驛站、工會驛站,數百名辛勤從事戶外工作的勞動者因此受益。
在安徽各市大街小巷,這樣的驛站遍地開花。據相關部門統計,全省已建成工會驛站1.52萬家,有效解決外賣小哥等戶外勞動者吃飯、休息的“關鍵小事”。
除了“關鍵小事”的解決,安徽省還通過“黨建+群建”的方式讓新就業群體享受“家”的關愛。去年,在省委社會工作部統籌推進下,安徽省新成立省交通運輸行業黨委、省“小個專”(網約配送)行業黨委,推動市縣成立快遞員、外賣配送員、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等行業黨委236個,把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新就業群體存在流動性大、組織性弱、勞動關系復雜、社會保障不足、權益維護難等問題,只有把加強黨的領導擺在首位,將新就業群體團結凝聚在一起,才是破解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省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黨建帶動群建,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大限度擁入“娘家”懷抱。25歲的張詠是合肥市的一名貨車司機,去年他在參加安徽省滴滴及網約車、貨車司機集中建會入會儀式時,現場掃碼與同步審核正式加入了蜀山區新業態工會聯合會。“加入工會后,我可以享受‘娘家人’的關愛保障了。”張詠說。
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累計組建新業態工會8589家、發展會員106.14萬人。各級工會堅持一體推進建會入會和維權服務工作,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贈送意外傷害互助保險、意外住院醫療保險、“卡友保”等服務,切實讓他們擁有更多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
維權服務,“一站”即辦
方先生從事外賣騎手工作已有5年,因春節期間請假、單價等問題與平臺產生分歧,平臺為保障騎手上崗率等要求注銷了騎手賬號從而發生爭議。于是,他通過12345熱線投訴反映和平臺的糾紛。
太湖縣人社局了解情況后,立即啟動“太湖縣六尺巷網約配送員維權驛站”工作機制,耐心傾聽雙方心聲,理性調解雙方爭議,將雙方心結一一解開,最終雙方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為解決過去新就業群體維權多部門、跨部門奔波的問題,去年9月,太湖縣掛牌成立了“六尺巷網約配送員維權驛站”暨“網約配送員勞資糾紛調解中心”。
“中心整合了人社、市場監管、法院、檢察院、工會等資源,勞動者只要現場或電話反饋自己遇到的問題,調解中心將‘就地’負責后續一系列工作,實現了快捷維權。”太湖縣人社局工作人員馮亮亮介紹說。截至今年4月,中心已調處解決30余起勞資爭議,調處結果得到新就業群體和平臺代理企業的一致認可。
去年8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司法廳、省總工會、省工商業聯合會、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聯合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引導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持續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
亳州市創新搭建“滿薪滿益”勞動關系數字化運行平臺,將新就業群體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和調處全過程納入數字化軌道。積極推動市縣兩級“政法委+人社+工會+法援+行業協會+主管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建設,聯合設立亳州市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聯合調處中心,指導新業態行業、企業建立內部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同時,推動新業態平臺企業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創新工傷申請認定支付快速機制,推動實現工傷醫療聯網即時結算,為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服務。
“‘滿薪滿益’平臺致力于在更大范圍、更廣層次、更多內容上豐富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實踐,培育和諧生態。”亳州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去年底,亳州市建成市快遞行業協會、美團和餓了么、中國(亳州)貨運物流4家新業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處理勞動爭議案件25件。
靈活就業,也需穩定發展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發展目標,既要通過新就業形態創造更多適配性就業崗位,也要相應提升新就業形態的就業質量。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新就業群體在為生計奔波的同時,越來越看重職業的穩定性。“就拿我們外賣小哥來說,配送模式分外賣眾包和專送。多數人選擇眾包主要還是出于過渡期靈活就業,以待選擇其他更穩定的就業方式。”不少騎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
千方百計維護好新就業群體勞動保障權益,為他們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職業環境。今年1月,省委社會工作部會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總工會、省郵政管理局在2025年部署開展選樹“十佳”先進典型、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等暖“新”關愛十件實事,以務實有效舉措讓新就業群體可感可及。
各地各部門紛紛搭建平臺幫助新就業群體提升技能、獲得更好發展。淮北市總工會聯合人社、商務等多部門舉辦家政服務員、快遞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等10余個工種勞動競賽,吸引5000余名職工參與崗位練兵活動。合肥凌大塘臨工集散中心充分發揮好“夜校”“工匠學院新業態分院”作用,創新開展含抖音(電商)、家政服務等工種免費技能提升培訓,年均受益近3000人次。
簽訂集體合同是保障新就業群體勞動者權益、平衡勞資關系、規范企業管理的重要舉措。省總工會還聯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聯合會)、省工商業聯合會于今年3月至6月在全省范圍開展“春季要約”行動,重點推動正常經營、已建工會的百人以上企業開展集體協商,擴大行業(區域)性集體合同覆蓋,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協商機制,推動重點群體有效增收。
新就業群體的“新”,既體現著職業形態的創新,也彰顯出時代精神的革新。一些平臺企業也正積極行動,以外賣行業為例,某自營式電商企業宣布從今年3月1日起逐步為企業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對于整個外賣行業的規范化、健康化發展具有示范作用,能夠促進外賣行業更加關注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推動行業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競爭,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
從“靈活就業”到“穩定發展”,各地各部門通過優化權益保障服務、暢通新業態維權渠道、提升職業技能水平等措施,真正為新就業群體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