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迪)“15分鐘能做什么?”在合肥,這個答案藏在居民的日常生活里,下樓買把水靈的青菜、順路去智能快遞柜取個快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三年行動以來,這座城市用步行可達的距離,把民生溫度圈進千家萬戶,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逐漸升溫。
從“遠水解不了近渴”到“抬腳就能辦事”,居民直呼“太方便”
“以前買把青菜得繞到兩條街外的超市,現在下樓拐個彎就到社區便民小超市。”家住合肥市包河區錦繡龍川小區的孫國平奶奶,拎著剛買的新鮮蔬菜往家走。
在廬陽區紅星路,年輕媽媽李穎的日常更顯從容:“早晨送娃上學時,在小區門口早餐店買倆熱包子。下班順路在智能快遞柜取件,哪還用跑遠路?”
這樣的便利,是合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生動縮影。截至目前,合肥已建成和改造便民商業網點6000余個,服務居民70萬人,社區商業活躍度、居民便利度顯著提升,生活圈居民綜合滿意度達90%。從“缺這少那”到“業態齊全”,居民的生活半徑里,藏著越來越濃的幸福味。
政策托底+智慧賦能,讓“小圈子”迸發“大活力”
“之前總擔心小修小補的攤子賺不到錢,撐不下去。沒想到社區給予很多幫助和優惠,現在靠著修鞋配鑰匙,每月也能穩當掙些錢。”在包河區望湖城社區擺攤的劉師傅,提起這些連連點頭,“這修修補補的小生意能做下去,不光我有飯吃,街坊們也方便啊。”
合肥的“一刻鐘生活圈“越建越實,離不開“政策托底”與“智慧賦能”雙發力。一方面,合肥通過出臺政策支持社區商貿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飲、家政等業態發展,并給予超3000萬元資金支持,持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智慧設施也在加速“走進”生活圈——智能快遞柜、自助售賣機進社區,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整合家政、養老等服務,使服務更高效。
日前,合肥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接下來,合肥還將持續完善“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便民業態,讓這“15分鐘的幸福圈”越擴越暖,圈住更多人的幸福感。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