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7月6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圓滿舉行。來自中央有關媒體和地方主要媒體的新聞隊伍兵分兩路,在合肥、滁州、蚌埠、宿州、蕪湖、銅陵、宣城等安徽7個地市20多個點位展開采訪調研。
本次調研行活動圍繞“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主題,走進安徽汽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算力、農業科技等領域的重點產業企業,深入采訪調研,展現科技大省背后的創新故事。
“這是我第一次來合肥,這幾天的采訪經歷,讓我感受到這篇土地上濃濃的‘黑科技’和‘硬實力’的魅力。”結束在合肥站的采訪后,人民日報社記者孔德晨表示,這里不僅有全球最先進的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的汽車制造工廠,還繪制出了一幅未來低空經濟的出行藍圖,江淮大地科技創新活力無限。
“安徽這幾年在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一直關注安徽發展的中國日報社記者朱立新表示,在這次行進式的報道過程中,既看到整車企業,也有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合肥為代表的安徽新能源汽車基地,規模日漸擴大。“我和同事制作的雙語視頻在互聯網平臺上了熱搜,說明廣大網友對合肥對安徽的發展也非常感興趣。”
安徽老鄉科技日報記者夏天一,這次以記者身份回到家鄉采訪,對他來說,是一次對家鄉增進了解的好機會。“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參加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這幾天見證了安徽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等方面的一些成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機會到安徽采訪,進一步見證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安徽合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給光明日報記者楊永磊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江淮汽車、蔚來汽車還是合翼航空,它們的自主創新能力都讓我非常震撼。”他認為,無人駕駛、空中無人駕駛和先進的汽車生產線等都代表著合肥強大的創新能力,這些都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這次‘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感觸很深,在電科飛機、銅陵有色、中德國際產業園等一個個具體點位,真切觸摸到安徽科技創新的脈動與產業升級的律動。”中新社安徽分社文旅事業部副主任張強說,采訪團深入企業、科研院所一線,挖掘創新案例與人物故事,無論是科學家深夜攻關的身影,還是車間智能化改造的細節,扎實的數據和鮮活的場景,都令人印象深刻,有力凸顯了安徽的發展動能。
“此次調研行的前三日聚焦深空探測、量子信息、聚變能源等前沿領域——這正是安徽重點打造的三大科創引領高地。”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陳雯表示,物理世界的驚鴻一瞥,已然折射萬千宇宙的無限可能。調研所見,讓人感受到安徽布局未來產業的前瞻視野與戰略雄心。“我將綜合運用圖文、音視頻等多元化表現手法,推出更多生動鮮活的全媒體精品力作,全面展示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此次調研行,媒體記者們用腳步丈量、用鏡頭記錄、用筆觸描繪,生動呈現了安徽以科技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力。創新浪潮奔涌于江淮沃土,新質生產力在此加速成長。安徽,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正以其堅實的科技根基、蓬勃的產業態勢和前瞻的戰略布局,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的安徽動能。(記者 張賢良 張毅璞 劉職偉 朱曉桐)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