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馮家順、劉碩、劉梓漪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十四五”以來,執法司法機關聚焦民營企業經營所思所想所盼,著力以法治的穩定性增強發展的確定性,助力經營主體專心干事、安心發展。
以司法之力呵護創新“火種”
機器狗輕松搭載起一名成年男性;人形機器人戴上拳擊手套,步伐靈活穩健地打出一套組合拳……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各類機器人輪番上陣、大顯身手。
科技創新枝繁葉茂,離不開法治土壤。“知識產權是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希望在專利權、商標權保護等方面得到法院的更多指導。”宇樹科技法務代表陳涵坦言。
近日,最高法發布關于貫徹落實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指導意見,明確研究制定懲罰性賠償適用指導意見,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建立健全案件審理協同機制等,讓“真創新”得到“強保護”。
福建泉州法院聯合江西景德鎮、廣東潮州等主要陶瓷產區法院和知識產權局共建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保護協作機制;寧德法院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科技局針對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出臺專門措施……
今年春節期間,《哪吒之魔童鬧海》等電影熱映,一些不法分子卻搞起了盜錄盜映的“歪門邪道”。浙江、安徽、重慶等地公安機關根據掌握的線索,偵破數起傳播盜版電影牟利案件,抓獲一批犯罪嫌疑人。
“我們加強與市場監管、版權等部門協作配合,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重大案件鑒定協作機制,凝聚治理合力。”公安部環境資源和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知識產權犯罪偵查局局長李劍濤說。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關鍵核心技術,檢察機關加強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數同比上升12.4%。
聚焦急難愁盼為企業紓困解難
某地檢察機關在核實線索時發現,在一起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中,偵查機關未嚴格區分企業負責人實際控制賬戶和關聯賬戶,僅因企業間存在資金往來,對其資金賬戶全額凍結,導致企業經營困難。2025年3月,經檢察機關依法監督,17個賬戶順利解封,解凍資金8000余萬元。
今年3月26日,最高檢專門召開會議,對全國檢察機關開展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進行部署。截至7月底,全國檢察機關共監督解除返還違法“查扣凍”12.7億余元。
企業有所需,法治有所應。執法司法機關面對面傾聽企業需求,點對點精準施策。
“您好,我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廣州市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執法人員在對轄區內某勞務派遣公司進行檢查前,先打開“粵執法”平臺亮碼。
今年3月以來,司法部部署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行政檢查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入企入戶檢查減少48.3萬次。
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公安機關積極開展各項便民利企工作,暢通警企溝通渠道,推出一系列助企發展新舉措。
北京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成立經濟犯罪案件接報案中心,融合接報案管理、執法監督等四大職能;浙江公安經偵部門聚焦企業發展需求,明確五方面十項重點舉措……
破產是企業退出、煥新、重生的方式之一。
江蘇法院著力推動“執破融合”改革,及時救治困境企業,加速出清“僵尸企業”和執行積案;黑龍江寧安市人民法院聯合市工商聯、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助力企業征信修復……多地法院持續推進府院聯動,幫助“困境企業”重獲新生。
多元解紛尋求商事糾紛最優解
近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司法局大川司法所成功調解了一起合同糾紛。
某快遞分包公司因更換新庫房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單方面決定下調派費,并要求快遞驛站更換運營程序。快遞驛站表示不滿,雙方矛盾持續升級,對區域快遞行業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了解情況后,大川司法所聯合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啟動“三所聯動”機制:派出所民警進行詳細了解和記錄,并穩定雙方情緒;司法所工作人員充分發揮人民調解“潤滑劑”作用,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律師從法律風險、違約責任等角度提供建議,引導雙方理性解決糾紛。經過多輪溝通,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初步共識。
中小微企業應對風險能力較弱,找到公約數、實現共贏是化解糾紛的最優選。
人民法院會同各級工商聯,共同推進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不斷完善,形成“法院+商會”多元解紛新格局,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涉企糾紛。
仲裁是國際通行的訴訟糾紛解決方式,也是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法治實力的重要手段。司法部數據顯示,我國共有仲裁機構285家,仲裁員6萬多名,2024年辦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了積極貢獻。
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下一步,執法司法機關將持續優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法治環境,讓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