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經貿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在這樣復雜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保持穩中有進態勢,累計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前7個月實現3.5%的增長,量質齊升,十分不易。
此前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7萬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7月當月,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比6月加快1.5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
對于我國外貿取得的成績,何詠前分析認為,總的來看,主要有三方面支撐因素。
一是政策有力。去年四季度以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出臺多輪穩外貿政策,圍繞培育外貿新動能、加強公共服務、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就業等方面持續強化政策保障。各部門、各地方深度聯動,全力落實,推動外貿企業“應享盡享”。以金融為例,前7個月中信保公司短期險承保57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7%;進出口銀行新投放外貿領域貸款超7000億元人民幣。
二是合作多元。我國不斷拓展與更多貿易伙伴互利合作的空間。前7個月我國對新興及其他市場進出口增長5%,占比65.5%,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對東盟、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9.4%、17.2%,均明顯高于整體;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5.5%,占比提升至51.7%。
三是動能釋放。外貿“向上”“向新”的勢頭更加鞏固。前7個月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3%,占比60%,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智能家居、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船舶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保持較高出口增速。廣大外貿企業迎難而上,應變求新,找新市場、做新產品、拓新渠道,前7個月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達65.4萬家,其中近九成是民營企業。
數據背后是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比如,在被譽為“中國眼鏡之都”的鎮江丹陽,從鏡片、鏡架到鏡布、鏡盒,海外訂單紛至沓來。目前,江蘇丹陽眼鏡產業已形成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眼鏡產業鏈,聚集了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年產鏡片近8億片,是全球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據鎮江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鎮江地區眼鏡及零件出口31.1億元,同比增長5.5%。
再比如,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愛上了“中國妝”。阿里旗下的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AliExpress)顯示,過去一年國貨美妝出海銷量增加100%,歐洲、墨西哥、巴西、日本增長最為明顯,儒意、橘朵、花知曉、梵西、酵色等國貨美妝品牌熱銷海外。
這些積極因素共同匯聚成中國外貿穩步向前的發展動力。不過,何詠前同時指出,當前,全球經貿發展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多個國際組織均指出,關稅壁壘顯著增加全球貿易成本,嚴重影響全球產供鏈的效率與穩定性,全球貿易仍面臨下行風險。
面對這一形勢,更多穩外貿舉措還在加力。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并提出強化融資支持,優化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具體舉措,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
各個地方也在積極行動,根據當地產業特色和外貿企業具體需求,推出相應的舉措。北京海關在亦莊綜保區內加快外貿新業態的培育,根據其緊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重點產業集群的特點,以經開區現有產業基礎為依托,立足多元化“保稅+”功能升級,結合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實際需求,大力支持保稅維修、保稅培訓等外貿新業態發展。
鎮江海關提出,將繼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積極開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政策宣講、落實原產地證書自助打印等惠企措施,支持企業參加國外展會,助力丹陽眼鏡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攀升。
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支持,疊加企業的積極開拓,進一步鞏固著中國外貿向好的勢頭。對于接下來的外貿形勢,何詠前說,“我們將始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我們有信心、有底氣,繼續推動外貿穩量提質,并與更多貿易伙伴共同應對挑戰,共享發展機遇。”(王文博)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