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8月21日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102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這是我國月度全社會用電量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用電量攀升是多輪高溫與經濟增長穩中向好共同作用的結果。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充換電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用電快速增長,折射出相關產業發展勢頭正旺。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今年7月全國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新高。多地用電負荷創新高,拉動當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達20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0%。河南、陜西、山東、四川、安徽、湖北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超30%。
長期以來,工業是用電的“壓艙石”。在全社會用電量中占比近六成的第二產業用電也保持向上勢頭,增速連續兩個月回升。1至7月,第二產業用電量3.7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7月當月,第二產業用電量59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統計與數智部副主任蔣德斌介紹說,1至7月,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合計用電量同比增長4.6%,增速高于同期制造業平均增長水平2.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整車制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用電量同比增長25.7%。
透過用電量可見,經濟發展不斷“攀高”的同時,含“新”量也在不斷提升。
1至7月,第三產業用電量1.1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8%。7月當月,第三產業用電量20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提高1.7個百分點。
其中,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快速發展帶動下,1至7月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8.2%。同期,批發和零售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2.0%,其中,由于電動汽車高速發展,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2.6%。
中電聯表示,考慮到三季度高溫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數偏低因素,預計今年下半年用電量增速高于上半年,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至6%。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不僅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更是“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重要節點。中電聯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表示,“十五五”時期,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下,電力需求將持續保持剛性增長。同時,新興產業加速壯大,算力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電解水制氫等新業態成為拉動電力需求增長的新動能。預計203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3萬億千瓦時以上。電力供需平衡難度持續增加,需要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全環節迭代升級,有效滿足體量龐大的新增用電需求。(王璐)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