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34.1億元。其中,7月進出口847.9億元,創單月進出口規模歷史新高。
創新優質的產品、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支撐著外貿保持向上向好的態勢。面對嚴峻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外貿企業開拓市場腳步加緊,在歐盟、東南亞、中東等市場持續深耕,按照自身的國際化發展節奏,看長做短、以長促短、以短穩長,進一步把長遠戰略布局體現到當下大力開拓新市場、構建多元化貿易合作鏈條上,從而增強外貿韌性。
對歐盟、東盟進出口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3647.3億元,增長13.8%;進口1786.8億元,增長14.8%。
從排位上看,我省進出口總值分別居中部第1位、全國第9位。進出口增速居全國第6位、長三角第1位。
7月數據尤為亮眼,創單月進出口規模歷史新高,居全國第8位。當月,我省進出口847.9億元,增長8.5%。其中,出口549億元,增長5.6%;進口298.9億元,增長14.5%。
這背后,一方面是我省對歐盟、東盟進出口的顯著增長;另一方面也因為皖企加快“出海”,國際化產業鏈、貿易鏈布局持續深化。
外貿伙伴的多元化,既可以有效防范依賴單一出口市場的風險,也有助于持續擴大貿易規模。今年前7個月,歐盟成為我省第一大貿易伙伴,與歐盟貿易總值為737.5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省外貿總值的13.6%。東盟為我省第二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733.6億元,同比增長35.7%,占13.5%。
“我們的環保紙質餐具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可降解餐具,憑借歐盟環保認證,迅速打開歐洲餐飲市場。”安徽雙羽新材料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翼飛介紹,歐盟市場的需求強勁,中東市場緊隨其后,RCEP成員國訂單量也在穩步提升。目前該公司產品日均出口44萬件,年產值突破億元。
這也顯示出,我省企業正根據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戰略,更長遠地布局產能。
產業鏈的合作與升級
國際產業鏈的合作深化,從貿易的形式以及不同品類的出口數據可見一斑。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省一般貿易進出口3770.7億元,同比增長6.4%,占全省外貿總值的69.4%,高出全國5.4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1171.4億元,同比增長44.8%,占21.6%。此外,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426.6億元,同比增長25.9%,占7.9%。
“今年以來,出口訂單逐漸增多,前段時間又接到了來自法國2萬件高端定制服裝的訂單。”近日,綾儷時裝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以前中國服裝廠出口主要是做代工,隨著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業務模式逐步從OEM(代工)向ODM(代設計)和OBM(品牌營銷)轉變,我們公司ODM和OBM的比重已經上升至約70%,目前擁有3個自主品牌。”
以勞動密集型紡織服裝產業為例,在產業梯度轉移的進程中,部分服裝代工訂單轉至東南亞,而中國仍然保留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紡織機械以及原材料和面料等中間品產業的高度集聚。與此同時,具有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也保持著較快增長,在嚴峻形勢下凸顯出韌性。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省出口機電產品2601.5億元,同比增長16.2%,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1.3%。其中,出口汽車(含底盤)54.7萬輛,出口量保持全國第1、增加10.8%,價值585.1億元、增長18.9%;出口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280.3億元、222.6億元,分別增長20.6%、5.8%。
同期,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347.3億元,同比增長1.4%,占9.5%。其中,出口紡織服裝181.4億元,增長2.7%。
貿易是流,產業是源。2013年至2024年,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7%提高到43.6%。超過4000家汽車零部件、后市場企業落戶,聚鏈成群、集群成勢,助力安徽實現不出省就能獨立造出一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制造業競爭優勢明顯,催生外貿新動能。
企業突圍,政策托底
“我們始終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專注于大倍率高容量密度疊片動力軟包電芯等產品,產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設備、智能家電等領域。”8月初,譽嬌誠科技(黃山)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幼華說,“在海關大力支持下,我們的鋰電池產品遠銷34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額達5200萬元,同比增長30%。”
據了解,鋰電池是一種危險貨物,為強化源頭質量安全管控,合肥海關結合實際制定監管方案,運用“智慧海關”等科技手段加強危險貨物包裝現場檢驗。同時,為切實保障鋰電池快速通關,開辟鋰電池出口“綠色通道”,實施“預約檢驗”“即檢即放”等便利措施,疊加應用證單“云簽發”“自助打印”新模式,最大限度壓縮貨物通關時間。
“企業突圍+政策托底”成為外貿超預期的重要推手。
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市場機制和創新活力,成為外貿的主力軍。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省民營企業進出口2807.3億元,同比增長16.7%,占全省外貿總值的51.7%。其中,出口2102.3億元,增長17.6%,占全省出口總值的57.6%。
不過,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形勢,外貿企業壓力不減。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優化出口退稅政策”等具體舉措,以幫助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
“今年以來,我們出臺了《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促進企業通關便利二十六條措施》,從進一步擴大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享惠范圍、支持安徽省對外開放平臺建設等方面作出安排。”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特色產業因地制宜開展海關監管制度差異化探索,積極助力安徽外貿高質量發展。
■ 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