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宋晨、陳凱姿
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嫦娥六號任務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建成投用……“十四五”以來,我國航天事業以奮斗圓夢,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航天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太空之家”
2025年4月24日,伴隨著人們熱烈的歡呼聲,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仰望蒼穹,中國人自己的“太空之家”熠熠生輝。
作為人類目前在太空僅有的兩個空間站之一,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充分彰顯著我國航天的智慧、志氣與實力。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入軌。用時僅不到兩年,我國就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空間站組裝建造,建起一座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登月任務各項研制工作進展順利。今年8月15日,我國成功組織實施長征十號系列運載火箭系留點火試驗。這是繼圓滿完成夢舟載人飛船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和攬月著陸器著陸起飛綜合驗證試驗之后,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項重要階段性突破。
探月探火走向更遠的深空
國家航天局局長單忠德介紹,“十四五”期間,“天問”探火、“嫦娥”攬月、“天問二號”飛往遙遠的小行星,中國航天正在走向更遙遠的深空。
2024年6月25日,完成歷時5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六號帶回人類第一份月背樣品。此后,我國科學家對樣品的研究成果陸續發布,月背巖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征等“月球奧秘”逐漸走向大眾視野。
“隨著對月壤研究的深入,更多月球神秘面紗將被揭開?!辨隙鹆柸蝿湛傇O計師胡浩說。
單忠德介紹,當前我國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進展順利,同時也在積極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已有1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
火星探測與小行星探測也高效實施。2021年,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繞、著、巡”;今年5月,天問二號任務成功發射,我國首次小行星探測與采樣返回之旅正式啟程。
“實施天問二號任務,推動星際探測征程接續前進,邁出了深空探測的新一步。”單忠德說,期待按計劃完成各項探測任務,取得更多原創科學成果。
商業航天安全發展創新突破
“十四五”期間,我國商業航天在政策牽引、技術突破與市場驅動下,以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完成了歷史性的跨越。
商業火箭探索可回收方案——
2024年9月1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朱雀三號VTVL-1可重復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完成10公里級垂直起降返回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在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上取得突破。隨著多家企業布局“可回收”賽道,傳統的一次性火箭發射模式正被改變。
商業衛星實現批量化生產——
今年8月4日,銀河航天承擔研制的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標志著民營企業首次批量交付我國衛星互聯網核心載荷?!艾F在制造衛星就像組裝電腦,幾天就能下線一顆?!便y河航天衛星型號總設計師胡照說。
商業航天發射場實現0的突破——
海南省文昌市東郊鎮濱海區域,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在2024年投用后,兩個發射工位打起“組合拳”,逐漸進入常態化、高密度發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專家范瑞祥說:“發射場的建成補齊了商業航天最后一塊拼圖?!?/span>
“‘十四五’期間,我國商業航天安全發展?!眴沃业陆榻B說,當前我國商業航天企業數量超600家,廣義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年均增長超20%,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釋放商業航天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