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展成效。
“十四五”時期,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為引領,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雙向發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并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十四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社會大力支持下,規劃所確立的各項目標任務已全面高質量完成。
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
據介紹,我國已建成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為孩子們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堅強保障。
2021年,全國有2895個縣級行政單位實現了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在基本均衡之后,‘十四五’期間著力推動優質均衡,截至2024年底,已經有246個區縣實現了優質均衡。”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介紹。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逐步從“一枝獨秀”走向“百花齊放”。各地通過集團化辦學、骨干教師交流、對口幫扶等措施,大幅縮小校際差距,讓薄弱學校也有好老師。
隨遷子女上學問題,在“十四五”期間也取得了很大進展。王嘉毅介紹,目前,在公辦學校和享受政府補助學校就讀的隨遷子女比例已經超過97%,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1.2個百分點。
在高中階段教育方面,縣中振興成為構建公平優質基礎教育的重點和突破點。
“縣中辦得好不好關系成千上萬學子,特別是鄉村孩子們的成長成才。因此,縣中振興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關乎教育公平的底線和溫度。”懷進鵬說。
“十四五”期間,國家通過實施縣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項目,以及部屬高校縣中托管幫扶項目等一系列舉措,健全縣中發展的長效機制,成效顯著。
今年8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縣中振興行動計劃”,已經正式印發。懷進鵬表示,接下來將在持續擴大學位供給、優化課程實施、強化教師工資待遇等各方面保障、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發展綜合高中等方面不斷努力,讓縣中真正強起來、優起來。
在高等教育方面,更多的年輕人擁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達到現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這兩年,我們有序實施優質高校本科生招生擴容計劃,更多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考生實施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促進了區域和城鄉入學機會公平。”懷進鵬介紹。
服務支撐社會經濟發展
“‘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懷進鵬介紹,我國高校立足支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明顯成效。
發揮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十四五”期間,高校實現了系列原創基礎理論、底層技術原理的突破,75%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來自高校,超過50%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來自高校。
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生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中心作為首個區域中心,一年來取得實質性進展,已建成28個公共轉化平臺,對接高校成果4800多項,近180項落地進行轉化,更多原創性成果加快從“書架”到“貨架”。
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的良性互動。啟動實施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在創新研究中培養高端人才,在培養高端人才中實現創新。在部分中央高校和地方開展試點,長周期穩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原創性科技創新。
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也是國家戰略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人力資源。教育部副部長熊四皓說,職業教育供給了現代產業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有中職、高職和本科三個層次,中職學校有9302所,高職有1562所,職業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萬人,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一共設置了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434個專業、12萬個專業點,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全面覆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的41個工業大類。
“我們5年新增了專業點1.2萬個,年均調整達到10%;專業點的50%為工程、技術類專業。5年新增了63所職業本科學校,52所普通高校開設了職業本科專業。”熊四皓介紹。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十四五’正好是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期,我們統籌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科技趨勢加強布局,優化建設評價方式,強化多元投入保障,促進‘雙一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懷進鵬說。特別是聚焦卓越工程師這一戰略人才力量,工程碩博士評價改革不斷完善。瞄準新質生產力對工程技術人才的新需求,產教融合培養落到實處——由校企共同招生,共出師資,共建課程,共同面對企業和市場提出的挑戰性創新課題,并共享成果,真正實現高校和企業的雙向奔赴。
“過去都是以學位論文申請學位,我們作了重大改革,落實學位法,可以用專利、產品設計等創新成果申請獲得碩博士學位,在今年已經成為現實。”懷進鵬表示,“這是人才培養打破傳統評價標準、接軌創新發展需求的重要標志,也是教育評價改革的新突破。”
數字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時代浪潮,“十四五”期間,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全面實施。
據了解,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7億多學習者。教育部副部長杜江峰介紹,目前還建設了國家教育服務中心,提供包含考試、留學等8大類51項政務服務;建設了終身學習中心,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上線了5000多門優質課程。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懷進鵬表示,“一系列改革舉措,在把牢方向、先立后破中,形成了建設教育強國‘守正創新、實干為要’的良好態勢,也必將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記者 丁雅誦)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