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希蒙)人民網記者在第三屆長江文化論壇(安徽)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認真落實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部署要求,搶抓機遇,匯聚力量,扎實推動安徽段建設,在凝聚共識、項目建設、保護優先、文旅融合、講好故事等方面收獲成果。
據悉,安徽通過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出臺《安徽長江文化旅游發展帶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建設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科學設定“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有序推進“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五大工程建設。
在項目建設方面,安徽建立并定期更新重點項目庫,目前在庫項目506個。同時,省有關部門審核通過66個專項債項目,累計發行專項債10.37億元,用于支持長江安徽段文化遺產保護、文旅融合發展等建設。其中,馬鞍山市凌家灘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其考古成果和歷史價值得到系統性展示;蕪湖市105億打造“老船廠1900”,老廠房化身美學館,舊碼頭躍升藝術策展中心;銅陵市利用老舊住房遺址改造成“銅官山1978文創園”,讓廢棄礦區變身“科學課堂”;池州市推進華龍洞遺址公園建設,提煉“華龍洞人”重大文化標識;安慶市大觀亭歷史文化街區修繕45處古建、10余條街巷。此外,合肥市礬花源文旅綜合體、宣城市仁里村傳統村落示范建設,滁州市明文化旅游區保護展示綜合提升,黃山市歙縣徽州古城片區保護提升等項目正在有力推進建設中。這些重點標識項目的建設,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成了可觸摸的風景,讓長江文化變得可見、可感、可親。
在保護方面,凌家灘遺址、中國明清城墻、萬里茶道安徽段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薛家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獲批立項,認定第二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推出“覺醒年代 革命啟航”等十佳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印發《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利用條例》,編制《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保護管理規劃》;推動歙縣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項目完成276幢修繕;創作推出《長江文化讀本》《文化中國·詩文里的長江》等讀物;編制《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2026—2035)》,設立池州儺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創建國家級戲曲文化(安慶)、宣州文房文化生態保護區,完成黃梅戲《延年與喬年》《好一朵茉莉花》劇目創排首演。
在文旅融合方面,安徽大力實施“百景提升”行動,新評定5家4A級旅游景區,馬鞍山長江不夜城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推薦齊云山生態旅游度假區等申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認定88家“皖美”金牌民宿,制作《皖美鄉約》《皖美鄉味》等系列宣傳片,舉辦“游購鄉村”文旅消費迎春過大年活動。策劃“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舉辦安徽研學旅游大會和安徽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推出“賡續紅色精神 探尋千年徽州”等58條精品線路,不斷提升“研學安徽”品牌美譽度、影響力。
在講好故事方面,安徽通過策劃“國家文化公園系列網絡主題傳播”“人民有約 長江有信”“中外青年大江唱‘皖’”“皖潮涌動——見證安徽高質量發展”等主題宣傳,全面展示長江安徽段的良好發展態勢和品牌新形象。完成電視紀錄片《桐城派》外景拍攝,電視劇《家業》順利殺青。推出《弘揚長江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底層邏輯和實踐路徑》《深刻把握長江文化的時代意蘊》等重點文章和報道。依托安徽文旅營銷傳播矩陣,宣傳長江文化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發布全域旅游精品線路,舉辦“歡歡喜喜過大年”“春游江淮 千姿百態”等活動,赴日韓等境外地區開展文旅推介,制作播放《文旅融合 千姿百態》系列電視節目。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邵海衛介紹說,下一步,安徽將圍繞建好用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總目標,認真梳理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文化系統性研究,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入挖掘和闡釋長江安徽段文化豐富內涵,創作一批彰顯時代價值的文藝作品,推動文藝創作和文化產業提質增效;聚焦一批標識性項目打造,加快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建設,深入推動文旅融合,講好安徽段故事,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打造成為新時代展示安徽形象、展現安徽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