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累計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6億,用于開展文物修繕、文物數字化保護等近200個項目。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為了守好徽風皖韻歷史底蘊,今后將從吸納不同層面資金投入、規(guī)范建設行為等方面采取多項措施,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投入機制。
分類保護促進“應保盡保”
歷史文化名城保存著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城市發(fā)展的珍貴記憶,也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資源。全省以歷史文化名城為重點,積極開展歷史文化街區(qū)劃定,指導各地選配具有文物、文史、方志、建筑等專業(yè)知識的人員開展歷史文化街區(qū)資源摸底,符合條件的及時申報。
從2016年至今,安徽省新增歷史文化街區(qū)20片。同時,開展歷史建筑全域普查,已經認定、公布了5290處歷史建筑,推進了測繪建檔及掛牌保護工作。
下一步,全省將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傳承體系研究,以歷史建筑為依托,提升歷史文化保護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可示范、推廣的案例。加快實施分類保護,促進“應保盡保”。
規(guī)范建設行為不破壞山水環(huán)境
省住建廳要求各地以后要堅持真實保護,堅決防止拆真建假、拆舊建新等建設性破壞行為;堅持整體保護,不得破壞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及歷史建筑所依托的山水環(huán)境。
近期計劃提請省政府公布歷史文化名城內第八批國保和省保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等歷史文化保護線,強化文物執(zhí)法巡查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文物行為。
相關部門將保護工作與民生改善緊密結合,注重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歷史風貌提升與居民生活提升并重,促進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交融。注重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持續(xù)增強歷史文化街區(qū)宜居性。
吸納不同層面資金參與文物保護
近年來,安徽不斷加強文物保護單位資金支持,累計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1.6億元、分配省級資金4000多萬元,用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修繕、三防工程、博物館展陳提升、文物數字化保護等近200個項目。
根據統計,自2016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于對全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項目予以支持。重點支持名城中的歷史城區(qū)、歷史文化街區(qū)、歷史建筑保護以及歷史文化風貌環(huán)境整治提升等。
2021年,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省財政廳又專門印發(fā)通知,加強歷史建筑測繪建檔資金支持。要求各地在開展現狀摸排的基礎上,科學預測申報資金數量,按國家確定的標準開展歷史建筑測繪。
今后,全省將不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投入機制。加強房屋保護修繕、街巷環(huán)境整治,促進相關資金的整合利用。支持各地加強名城保護與旅游等產業(yè)發(fā)展結合,積極吸納不同層面的資金參與到歷史文化名城及文物保護中。
責任編輯:陸迪